动物如何在低氧环境中生存?
创始人
2024-05-20 22:48:23
0

原标题:动物如何在低氧环境中生存?

动物如何在低氧环境中生存?

宇宙中有千千万万颗星球,但是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仍然只有地球一颗。其他星球为什么不适宜人类生存,究其原因,不外乎氧气、水分、气压和温度等几类条件不达标,其中氧气更是重中之重,人类一旦缺氧便要窒息身亡。不过也许我们可以向一些动物学习,让氧气变得不那么必要。

低氧环境,唯我独尊

想在氧气含量极低的环境中生存,学会更高效地利用氧气的方法是重中之重,有些动物在缺氧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生存。

喜马拉雅跳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动物定居在海拔67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上,它能居住在这里的秘密武器除了能眼观八方的八只眼睛、身覆零下20度也冻不僵的绒毛“棉服”、攀岩必备的“铁爪”步足外,更离不开在稀薄的空气中汲取氧气的肺——书肺。

跳蛛的肺由许多像书页一样的薄层堆叠而成,因此得名“书肺”。这些薄层增加了肺部的表面积和与血管的接触面积,非常有利于氧气进入血管。空气从跳蛛身体下侧的呼吸孔和与之相连的气管进入到书肺,在这里,空气被分配到“书页”中间的间隔中,分布在“书页”之上的小血管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供身体活动所需。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肺,喜马拉雅跳蛛才能安然独自生存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之上。

斑头雁也是高原生活、高空飞行的小能手,因此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对付低氧环境的方法。研究表明,斑头雁体内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有四处发生了突变,突变后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速度更快,让它们能更高效地利用氧气,这是长期的高原生活赋予它们的能力。

而更加发达的气囊则是斑头雁飞越高山的秘密武器。斑头雁与其他许多鸟类一样,拥有六个直接与肺相连的气囊,分别分布在颈部、胸腹部和腹部。这些气囊以“接力赛”的方式不间断地供应着氧气:吸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肺部直接进入血液,另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以旧换新”,从颈部气囊到最末端的腹部气囊,逐步完成新鲜空气替换原先储存的“旧”空气的过程。“新”空气把“旧”空气赶到肺部,再利用后呼出。于是斑头雁在一吸一呼的过程中会获得两次氧气,而哺乳动物只在吸气时获得氧气。

喙鲸是一种适应深海生活的鲸类,常在深海中捕捉乌贼等为食,我们很难见到。2014年,科学家宣称观察到两只居维叶突喙鲸在海平面以下2992米深的地方憋气潜水两小时17分钟,这是我们观察到的海洋哺乳动物最深和最长时间的潜水记录。喙鲸高强的憋气潜水能力得益于它们的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肌肉中与氧气结合,运输氧气到肌肉细胞中的蛋白质。喙鲸的肌红蛋白呈球状,中间有一个口袋形的空穴,与氧气结合的活性成分——血红素就藏在这个空穴中。血红素被藏起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之所以会煤气中毒,就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更强,最终会使我们窒息。鲸鱼的血红素也更喜欢一氧化碳,如果它不被藏起来,它与一氧化碳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万倍,氧气就没有与血红素结合的机会了。血红素被藏起来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就只比氧气强200倍了,基本与人的血红蛋白相当,这样在氧气远多于一氧化碳的海洋环境中,氧气才得以与血红素结合。

海洋哺乳动物的肌红蛋白比陆地哺乳动物多10倍,因此可以在肌肉中储存更多的氧气,让它们潜水时间更长。但是通常情况下,蛋白浓度越高就越容易“粘”在一起,储氧能力会减弱。不过鲸鱼有独门秘诀:它让体内的肌红蛋白表面都带上了正电荷,这就使得肌红蛋白之间相互排斥,而不是“粘”在一起,这和磁铁同性相斥是一个道理。这样鲸鱼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肌红蛋白而不怕它们活性受影响,从而保持更长时间的潜水记录了。

全身总动员,适应低氧环境

习惯了平原生活的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常会发生“高原反应”,这就是身体缺氧的表现,但“全身总动员”的牦牛从来没有这种困扰。

牦牛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是除人类外唯一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这使得它的身体结构和基因组成与普通牛类有很大区别。

从气体进入牦牛身体开始,就被它各个结构“牢牢地盯住”。牦牛的气管粗大,环状软骨弹性大且肌肉发达,具有能湿润加热气体的杯状细胞,这增加了吸氧量和吸收率。

肺部是空气的主要利用部位,当然不能掉链子。牦牛的肺很发达,肺泡发育快且多,肺泡上皮较薄,有许多凹陷以及空泡状结构,能填充更多空气,也便于更多血管蔓延。而作为接受空气的一方,肺组织中毛细血管也非常丰富,毛细血管壁还会随着牦牛年龄的增加而变薄,这样牦牛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牦牛比普通牛类多了一对肋骨,这是为了更好地承托和保护它发达的心脏。牦牛的心脏重量高达1.5千克,左心室壁较厚且还拥有粗大的心肌纤维,能泵出更多的血液。血管则具有特殊的结构,比如心室上弯弯曲曲盘绕的微静脉、微动脉出口缩窄等,这使得心脏处的血液回流速度加快。

更微观的层面,牦牛血液中红细胞更多,能捉住更多的氧气,但是这将增加它的血压,好在它也有基因突变的血红蛋白,可以让它的血压下降到可以承受的水平,同时提高了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能力。氧气运进细胞以后,氧化能力强且又小又多的线粒体可以充分利用氧气,满足身体的需求。

无氧环境也能生存

低氧环境生存不易,无氧环境更无法生存,人类如果缺氧超过四分钟就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超过六分钟则药石罔效,但有些动物的“憋气”记录远高于人类。

裸鼹鼠是一种社会性极高的群居啮齿动物,常年生活在低氧(含氧量低至6%)的地下洞穴,它们对低氧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在完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能存活18分钟且脑细胞没有明显的损伤。

裸鼹鼠平时还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它们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下,也不会束手待毙,而是积极自救。研究人员将裸鼹鼠置于实验室的无氧条件下,裸鼹鼠体内与果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将发挥作用,生产能进行果糖代谢的酶。接着它们将体内的果糖输送至脑细胞,并在这里分解成乳酸给脑细胞供能,整个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当然,乳酸对细胞有害,裸鼹鼠的无氧呼吸过程不能持久,但是在无氧时维持十几分钟的生命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人类能够获得这种能力,在脑梗死或中风发作时,也将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与裸鼹鼠相比,鲫鱼才是最强的“憋气高手”,它能够在无氧的冰冻深水湖中生存长达五个月之久。

我们知道,分解葡萄糖是动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葡萄糖在线粒体中首先被分解成丙酮酸,在有氧气的情况下,丙酮酸将继续分解,成为正常的供能物质。而如果没有氧气,细胞会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如果细胞连续几个小时都进行无氧呼吸,过多的乳酸将杀死细胞,危害生命。但是科学家发现鲫鱼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也能存活几个月,因为它的线粒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酶发生了突变。

突变后的酶与啤酒酵母的酶非常相似,能将粮食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酒精。这种酶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不再将丙酮酸分解成乳酸,而是分解成乙醛,这也是乙醇(酒精)初始分解阶段的产物。鲫鱼发生无氧呼吸后,产生的酒精将通过鳃呼出水中,这样就不会对它的细胞产生毒性。而只要它在沉入水底过冬前,在肝脏和肌肉中存有足够的葡萄糖,即使要在无氧的水底度过漫长的冬天,也不会因缺氧而死。

从低氧到无氧,不同生物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秘诀,如果我们能学到一招半式,不仅能争取更多宝贵的救命时间,也能成为我们未来在低氧太空生活的保命绝招。

相关内容

必看教程wpkplus透明...
您好,大凉山生活号跑得快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详情通过...
2024-09-19 18:49:52
多少岁开始性生活算早
一般来说,未满18岁的人开始性生活都被视为早熟。根据法律规定,未满...
2024-09-19 09:12:00
有肺部结节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有肺部结节的人需要注意观察结节的大小和变化,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随访。...
2024-09-19 07:52:08
实测科普wepoker俱乐...
您好:大凉山生活号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
2024-09-19 05:32:41
性生活过后便秘怎么回事
性生活过后便秘可能是由直肠炎、肛裂和肠粘膜脱垂等原因引起的,详情如...
2024-09-19 02:30:43
肺炎和肺部感染是不是一回事
肺炎和肺部感染不是一回事。肺炎可能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原因引起的...
2024-09-19 00:12:18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 原标题: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何一定要保留?来看闵行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
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 原标题: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我国为何要建在戈壁之中? 这是中国最...
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 原标题: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何副局长牛明也不可能接任 林荫从白山地区...
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 原标题: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降压芯片?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前言 目...
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原标题: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 原标题:“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还爱咬人脚趾,为何很少见了? 世界上存...
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 原标题: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的盎撒集团要收回犹太集团所控制的经济权利 ...
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 原标题: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行计算? 后台很多战友及兵爸兵妈咨询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