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华为最新的财报后,我越来越理解为何一定要进入汽车领域,因为别无选择,华为明确表示不会造车(整车),进入汽车领域只是做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目前来看主要聚焦在智能化,核心是自动驾驶。
华为进入汽车领域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正式成立一个事业部,当做公司长期战略还是2019年的事情,当年5月份,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成立,这个时间点很微妙,一方面是智能电动汽车爆发的前夜,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图穷匕见的次年(2018年开始对华为明目打压制裁),这两个因素应该是让华为最终决定坚定进入汽车领域的核心原因。
华为的基础业务是什么?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电信设备,站在华为的角度,这叫做运营商业务,2022年开始将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ICT基础设施产业合并为“ICT基础设施业务”,这是华为的基本盘,这块业务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电信巨头,国内的还有中兴通讯,这是全球主要的电信设备巨头。
但是运营商业务在2017年开始遭遇了增长瓶颈,在3000亿左右的规模停滞不前,2021年和2022年甚至萎缩至2800亿附近,不仅华为如此,爱立信的营收也是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该怎么办?一定是开辟新的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如此才能维持这个系统不断增长。
华为选择的新的业务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业务,以前主要是给电信运营商提供电信设备,但是很多大型的企业也需要通信设备,也就是需要打造企业网络,具体产品有路由器、园区交换机、数据中心交换机、无线局域网以及网络管控分析软件,主要应用场景有智慧园区、数据中心网络、广域网络以及网络安全,企业业务发展很快,成为华为新的支柱业务之一。
在10年的时间里,华为企业业务营收规模增长了近10倍,从2013年152亿增长到2022年的1332亿元 ,除了2021年稍有停滞以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这块业务为华为带了新的增量,但是体量有限,目前还只是千亿规模,只能是“助力”,而不能成为“主力”。
华为业务的向外拓展其实都是立足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通信技术不仅仅在运营商层面可以使用,企业也需要网络,手机的核心也是通信,所以,华为的多元化其实并没有偏离主业,只是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拓展了应用范围和场景,而终端消费市场其实原本上游的设备市场要大,否则苹果怎么会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呢,除了苹果之外,还有三星、小米、vivo和OPPO等,从电信设备供应商转型到消费者业务并不太难,想想洛基亚手机吧,爱立信以前也是有过手机业务的,包括摩托罗拉,都是做电信业务的。
华为只是做一条由前辈们走过的路,而且走得更加成功,以前的诺基亚们基本都退出手机业务了,但是华为却一路高歌猛进,当然终端业务也叫做消费者业务,不仅仅是手机,还包括电脑、平板以及其他电子消费产品,但是核心是手机,2013年以来,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从566亿的营收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4829亿,占到华为营收的半壁江山,成为真正的业务主力。
但是华为进入手机业务后不仅仅是模仿,而是超越,不仅仅是组装 ,而是往上游核心零部件进发,推出自己的芯片,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结合在5G通信领域的优势,让华为的手机业务如虎添翼,成为可以和苹果三星掰手腕的巨头,产品性能国际领先。
如此发展下去,华为必然是一家营收突破万亿的科技企业,甚至营收会达到2万亿,按照华为在研发领域投入的大手笔,营收2万亿,研发投入恐怕得四五千亿,营收和研发是正向循环的,庞大的研发投入又将促进产品技术和性能提升,营收将进一步增长,尤以华为的雄心和实力,将大大带领中国科技往前进步。
美国选择对华为下手,这是打头狼的策略,成为中美在科技领域博弈的最前线和关键点,美国市场对华为关闭,而且拉拢盟友禁售芯片,华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倒闭就在一瞬间,2021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断崖式下滑,华为的营收从近9000亿跌至6000多亿,缩水近三分之一。
华为要想生存下来,得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一方面要保持运营商业务基本盘稳定,其次是在手机领域继续搞技术突破,在2023年已经在Meta 60 手机上得到展示,这是一款拥有堪比5G通讯能力的非5G手机,其芯片是华为联合一众国产企业生产的,这算是突破了美国的封锁,但是美国在惊讶之余一定会加大制裁力度,这一点从最近的新闻来看也得到了证实。
去年四季度华为手机销售不错,2023年的终端业务营收增加了近400亿,为华为总营收的增长贡献了近70%的份额,去年华为能够获得近10%的增长,得益于手机核心技术突破封锁。
但是这还不够,华为的体量还需要一个数千亿级别的业务,虽然华为也在发展云计算业务以及数字能源业务,甚至搞了誓师大会,但是这块业务的市场空间有限,2023年华为的云计算业务为553亿,同比增长21.9%,数字能源业务为526亿元,同比增长近3.5%,这两项业务加起来才刚刚超过1000亿。
而汽车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规模比智能手机市场还大,即便是其中的零部件供应商的营收也可以做到近万亿规模,比如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全球员工超过40万,2023年的营收超过900亿欧元,大概是7000多亿人民币。
而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由燃油汽车转向智能化、电动化的阶段,未来汽车的核心是智能化和电动化,电动化主要是电池的提供,中国已经有了宁德时代等一众企业,而智能化和华为的技术就相关了,华为拥有巨大的技术储备,这些技术原本就是应用于智能化、物联网、5G通信等等,进军汽车产业就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了。
从结果来看,2023年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贡献了47亿元的营收,绝对规模很小,但是增速很快,增速高达128%,而随着问界的畅销,2024年一定会达到百亿规模。
华为选择汽车这个产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超过全球的一半,有这个庞大的市场就不用那么担心美国的再次制裁,事实上美国已经在酝酿制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了。
美国打压华为的手段是从两方面进行的,第一是技术断供,不能用美国的设备和技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哪怕是美国自己也没有办法不采用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技术,但是美国有长臂管辖,霸道至极,这对华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打击;第二是市场禁售,不仅自己国家不让销售华为的产品,还拉拢盟禁售华为产品,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占到全球经济的50%以上,而且消费量水平站在最顶端,如果一旦对某个企业关闭市场,那么这个企业要想成为全球巨头就非常困难了。
没有销售,企业就没有研发投入,就没有办法进行技术升级,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一定是拥有庞大的销售规模的,天量的销售再带来天量的研发投入,美国最大的那些企业,营收基本都是千亿美元规模,甚至是数千亿美元规模,苹果的营收规模近4000亿美元。
2018年以来,华为在海外的销售其实推进非常困难,已经5年过去了不增反降,欧洲中东非洲贡献的营收从2018年的2045亿下滑到2023年的1453亿,萎缩了近30%;哪怕是亚太市场,也从2018年的819亿下滑到410亿,直接腰斩;美洲市场贡献的营收从2018年的479亿元下滑至354亿元,萎缩26%。中国是唯一增长的区域,从2018年的3722亿元增长到4713亿元,增长了27%。而中国市场未来能够持续增长还能有千亿规模的业务,现在看来也只有消费者业务和汽车业务了。
现在逻辑很清晰了,华为要想活下去,就得在技术上继续取得重大突破,背后需要持续庞大的研发投入,这种规模的研发投入需要天量销售收入来支撑,销售收入增长需要新的产品成为业务增长点,也需要打开新的市场,这是华为选择进军汽车产业的核心原因,市场足够大,和自己原有技术能够产生战略协同效应,最后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车市场,超过了50%,美国制裁的效果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