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隔段时间,就会“平地惊雷”起般爆火一处旅游胜地,大家蜂拥而至的同时,也不禁会思索,如此费心费力的贴近到底是在追寻些什么......
如西安勿幕门里烟火气十足的早市、淄博的烤串、天水的麻辣烫,发现比起曾流行过的碧海蓝天、苍山洱海,当下温暖人心的正是平凡生活里的民俗味道。
——那提起民俗保留最好的地区,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广东潮汕。
任谁也得承认,这是一处神奇的地方,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拥有着自己的一套流程,好似荏苒的岁月在潮汕都慢了几拍。
而潮汕人更是相当特别的群体。
他们既有“爱拼才会赢”的胆气,敢于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闯荡,做到有潮声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但又温和守旧,哪怕阔别故土数十年,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潮汕,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坚守着潮汕民俗。
令人难免对此十分好奇,想要探寻这个神秘的潮汕,到底用何本事将中国的民俗文化保存的这样好。
从潮汕地区约二千多年的发展史来看,自然与气候环境是首要原因。
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地理构造,使潮汕同时掌握封闭和开放两个特点,连绵的山脉和一望无垠的大海,正是天然的保护屏障,隔绝掉战争、社会变迁等各种动荡。
尤其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古代,潮汕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就算中原已经打得火热,消息都半点儿传不过来,大家依然可以安生的过日子。
并且自秦始皇大一统开始,华夏的疆域图里潮汕地带都是“省尾国角”,属于完全不起眼的所在,决计不是影响天下局势的关键要塞。
因而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多防备,又给潮汕的安宁生活上了一层保护锁。
成百上千年的安定,就会让潮汕对于民俗文化的保留更不受干扰,做到代代传承。
——不然,若像中原历来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的等地区一样,没几年就兵荒马乱、百姓得举家逃难,那疲于奔命的过程里,自然会遗失掉许多的民俗文化。
仓禀实而知礼节,是不变的真理。
管仲的意思其实跟金字塔理论有异曲同工的效用,都表达出只有吃饱穿暖、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才有精力去传承发扬文化方面的事。
并且,潮汕一面环海的地势,也给予潮汕人开放接纳的心态,因自生活在这片地方,就离不开靠海吃海,跟波澜且莫测的海洋打交道。
那生存带来的多变危机,就会让其养成思想开放不固化跟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习惯。
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在民俗文化中,就会保留原有习俗的同时,对于外来新鲜的文化也不抵触,可以融会贯通成为潮汕民俗的一部分。
潮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涌入。
——总的来说,都跟中原的战争有关,大家厌倦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只想跟亲人过着消停的日子,遗世而独立的潮汕,就是绝佳的迁徙之地。
头一次是五胡乱华时期,西晋的八王之乱,让各善战的游牧民族政权看到机会,都打算趁乱入主中原,硝烟四起南下......
许多汉人看不到和平的曙光到底哪天才能到来,就纷纷南渡迁往潮汕,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和习俗,如瓷器、宗教及书法画作等。
本以为偏安一隅的潮汕人会排外,可没想到却得到善待,很快通过姻亲等关系,潮汕民俗中就加入了新鲜血液。
而到唐朝安史之乱时,新一波的汉人迁居潮汕,令佛教文化等再一次走入潮汕家庭的日常,至宋朝的靖康之变再次南渡时,功夫茶、刺绣等民俗又成为海纳百川的潮汕民俗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潮汕因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封闭、开放,既促进保留传承民俗文化,又能源源不断的吸纳新鲜的民俗风情,通通延续下来。
在中原早已改朝换代物是人非的情况下,逐渐成为灼灼闪耀着的瑰宝。
那潮汕人为何要坚持代代相传民俗文化呢?除了民俗的根儿不能断这个宏大的理念以外,另有更发挥出切实作用的效果。
拆解潮汕的民俗,衣食住行之外,就是神明与宗族,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地方神”,还有随着迁居带来的各种神,潮汕人都给予盛大的祭祀之礼,核心其实是对自然力量的恐惧。
浩瀚的海洋,无处不散发着神秘又危险的气息,是能提供吃住来源的财富宝藏,也是随时能吞噬生命的高危之地。
每一次出海,都是把脑袋揣在裤腰带上的豪赌,赌老天爷慈悲,能让大家伙全须全尾的满载而归。
为了消解掉这份恐惧,将其化作拼搏的动力跟勇气,“祭拜神明”就是获得信念和力量的方式之一,另一重就是宗族,通过信奉宗族、祭祀祖宗,用血缘亲疏来让精神世界更加强大。
而有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民俗,则能让每一代潮汕人产生认同感和安全感,通过强关联来达到守望互助的作用。
——如潮汕方言,郭沫若曾认为这是中国古语保留最多的方言,堪称古代汉语发展的“活化石”,它跟客家话、粤语等周边方言都不一样。
所以世界各地的潮汕人,只要听到相同的方言,心理上就会亲近几分,从而形成林林总总的“潮汕帮”。
潮州戏、潮州菜、功夫茶等民俗,也都有类似的效用,会让潮汕人通过一致的民俗习惯产生认同感跟安全感,无论孤身漂泊到何方,总觉得不是孤零零无依无靠的。
至于祭拜神明及宗教文化、信奉宗族的祈求祖宗保佑,煊赫的热闹之后,令人深思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属于迷信还是文化瑰宝呢?
无论是一饮一食所富含的文化、亦或是婚丧两事里的规矩,约束与枷锁本就是一体两面必然存在的事情,传承千年文化的代价就是自由跟意志,人人都这么做,非有一个不合群,那就会被排挤、说教。
而神灵和祖宗,更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信则有不信则无。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谁也掏不出扎实的论证来证明神是真的存在,祭祀会带来怎样明确的作用,逝去的先人,又是否能给后裔提供守护。
因而迷信或文化瑰宝,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想从刨根问底的角度来判断,那必然是迷信,毕竟谁都没实证的事,兴师动众到底拜什么呢?
但要从渊源流长的视角来说,则妥妥的“文化瑰宝”,千百年都这么祭祀,经过数代传承,拥有种种讲究,怎能不是耐人研究的文化呢?
地方民俗特色受到尊重,实属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