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 宋雪)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产业论坛:‘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日前在京举办。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余俊生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产业论坛以“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为主题,“立”是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影作品,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破”是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突破固有模式,拓展电影领域,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影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将“做人的工作”与“推进电影创作”深度贯通,通过组织评奖评论、教育培训、出书办刊、论坛影展、扶持创作等工作,引导行业秩序、激发创作活力、促进市场繁荣。
在圆桌对话环节,多位业内嘉宾对AI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著名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认为,“Sora出现不是物理世界原本的面貌,它是迎合了人类幻觉需求的面貌。在这点上来看,它依旧是人类幻觉的外延,而不是本质的对抗。”他认为技术是电影的支撑力、原动力,所有创意是在这个技术基础上展开的,这是电影诞生的原理。AI几乎是跟理论、跟电影同时诞生,只是我们以前没有介入边缘生活,没有那样深切的感受。他表示,AI是技术,跟它建立良好的关系只会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可以拥抱AI。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认为,AI发展会让电影和电视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他表示,从纯技术角度来看,机器智能一定会超过人类,甚至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技术上达到人的智能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人类。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认为,AI总的来说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我们利用的工具,就像电影行业在100多年发展历程中从胶片电影变成数字电影,传播也从影院变成依托互联网进行传播,技术始终是被当成工具来使用,所以技术并不能够取代电影。
著名影评人、专栏作家周黎明总结表示,新科技对于电影会带来一次次冲击重塑,但是这个电影视听方式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丰富。新的不会取代旧的,而是一种互补关系,相互促成,协同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