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假的?华裔专家质疑真实性,为何被学生问懵
创始人
2024-05-09 19:46:33
0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是假的?华裔专家质疑真实性,为何被学生问懵

公元前138年,刚刚登基两年的汉武帝想要和匈奴作战,听说曾被匈奴打败而不断西迁的大月氏对匈奴的侵略一直耿耿于怀。

就派出了使者张骞等人从西汉时期的古都长安出发,出使大月氏,希望能与其联手共同对抗匈奴。

张骞的这场外交工作并不顺利,在出使西域时,途径匈奴被俘。

直到十年之后,张骞才从匈奴的手中逃脱,继续西行,抵达大月氏,最远到达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程。

在返回长安的途中,又被匈奴扣押一年多才得以脱身。张骞出使大月氏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大月氏因为不断西迁,新的国土物产丰富,并且和匈奴相距很远,受到外敌进犯的危险已经大大减少,因此当张骞向他们提出汉武帝想要与大月氏联手共同抗击匈奴时被大月氏拒接。

虽然寻找军事伙伴的目的并没有实现,但这场外交工作却使得中国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开始正式形成。

中原文明第一次传播到了遥远的亚非拉国家,其实,不止是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不少著名的外交故事。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等,这些外交工作不断开辟着中国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农业耕种技术,手工业等不断被传播到东亚以外甚至是亚洲以外的国家。

这些历史上的经典外交故事一直以来都给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引以为傲。

然而,有那么一些人却总爱对这些历史故事发出所谓的质疑,郑和下西洋就曾被一些华裔专家质疑其真实性。

一.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

明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经过以明太祖朱元璋为首的政治集团多年励精图治,经济民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农业经济开始繁荣,商业得到了发展空间,手工业,制造业不断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精进,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为明朝的对外交流工作创造了基本的经济基础。

海外的交流和贸易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登基,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外交。

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他就曾派遣使者出使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国家,同时,明成祖南征安南,为郑和下西洋建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永乐三年,三宝太监郑和担任出使西域的正使,率领明朝的船队从南京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海上航行。

从永乐三年的第一次航行开始到宣德八年的最后一次航行结束,郑和率领的出使团共计航行七次,到达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阿丹,爪哇,古里,苏禄,苏门答腊等地,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七次下西洋对当时的明朝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军事外交,经济贸易,工商业的发展,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走向了成熟和繁荣。

郑和的船队在航行中多次惩治海盗,在东南亚国家扶持由华侨控制的旧港宣慰司,打击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

这种非侵略性的军事外交使得当时的明朝政府在东南亚等国家建立了华夷政治体系,大大宣扬了国威。

郑和及其团队在出使中向沿线国家展示了明朝的政治及军事实力,从而扩大了以明朝为主导的朝贡体系,建立了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外交政治体系。

这种关系建立在和平外交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和平的外交策略从六百多年前的中国就开始了,直到今天,这种外交方式依旧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外交时的原则。

郑和下西洋为明代的海上贸易带去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开始了海上贸易。

但郑和下西洋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的多样化,也改变了当时商业贸易的形式,发展了朝贡贸易,官方贸易以及民间贸易。

在当时,“击掌定价法”成为贸易中颇受欢迎的交易方式之一。

在这一时期,郑和为当时的社会带回了新的工艺品,原料,生产技术,香料,推动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海外许多国家广受好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佛学文化,伊斯兰文化也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传播,同时郑和也带回了更丰富的宗教文化,促进了中国宗教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进步。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于全世界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海上航行。

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郑和下西洋也是当时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海上探险活动,让当时世界上许多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知道了在世界东方有一个古老,文明,强大的国家。

二.华裔专家的质疑

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不仅在国内被当作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外交的壮举,在国外有许多国家也非常认同这段了不起的外交故事。

但是,依然有一些专家对这段久远的中国外交历史提出所谓的质疑,否定其真实性。

加拿大的华裔博士林炎平就曾对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提出过质疑,认为我们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段外交故事,他还罗列过认为证据不足的几个原因。

首先,林炎平提出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我国古代官方的历史记载不足,现有的文献资料不能完全证实郑和是否真的到访过那么多国家和地区。

如果郑和真的七下西洋,那在当时的世界上完全是一项人类的壮举,这种足以影响历史的活动不可能不被重视,但现在可以让我们考证的文献却并不丰富;

第二,他认为明朝时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造船技术根本无法创造出满足海洋航行的船只,海上长途航行的船只对造船技术的要求及其成熟。

但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根本造不出这样的船只,不仅如此,郑和下西洋所带领的出使团浩浩荡荡,这需要巨大的船只,这种船只的建造已经远远超出了明朝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极限;

第三,明成祖时期,明朝政府的政治中心开始向北京转移,紫禁城的建设以及各项民生,军事需要。

明朝的财政非常紧张,国库亏空,郑和下西洋需要一大笔财政的支持,但当时的明朝政府显然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太可能承担起这笔巨大的开销。

甚至他还认为,这种外交活动对于当时的明朝政府并不是必要的,财政压力巨大的明政府不太可能再在这种不必要的外交活动中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

这位华裔专家的质疑看起来似乎并不是毫无根据,然而,他的这些论据太过片面,对当时的社会情况缺乏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这写所谓的理由很容易就会被更充分的论据推翻。

三.中国学生的答案

面对这位华裔专家的质疑,中国学生也提出了更为充分的证据来反驳他的观点,证明了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的真实性。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虽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的确没有太多的篇幅来记载,但这并不代表没有。

《明史郑和传》中对其就有明确的记载,《明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卷,详细记载了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到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共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历史,是史学家门研究明朝历史,国人了解明朝文化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历史真实性高。

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明史》中的明确记载从文献方面有力论证了其真实性,也充分反击了这位华裔专家口中的证据不足的理由。

第二,关于明朝的社会生产力以及造船技术无法满足航海所需要的船只这一点,这位专家显然对于明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较为准确深入的了解,也低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明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工商业也开始繁荣,手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的条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只对于造船技术的确有非常高的要求,但中国的造船技术也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宋元时期,航海所需要的船只就被制造了出来并且已经定型。

中国古代的海船不管是整体的强度,还是板块的连接上都做得及其出色,大型的船只可以载客千人,船上配置了全部生活所需要的基础工具,设备,甚至是种植花草蔬菜,酿酒,饲养家禽也完全可以。

这样的造船技术足以满足郑和及其团队海上航行的生活。

而且,郑和在海上航行中,利用指南针以及中国传统的星象学原理,辨别航行的方向,规避海上风浪,大大提高了海航的安全性,所以,绝不是这位专家口中的缺乏航海技术。

第三,关于郑和下西洋所需要的大量费用问题,明成祖时期虽然政治中心开始向北京转移修建紫禁城。

明朝政府的经济压力的确不小,但此时,工商业在整个社会也开始迅速发展,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明朝经济的发展。

虽然国库财政紧张,但经济的发展也蓬勃向上,而明朝政府的最高决策者历来重视国家的对外交流。

他们深知,这是传播中原文明,宣扬国威,引进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短期内经济的压力并不会制约统治者支持这项航海壮举。

中国学生对于这位华裔专家所提出的质疑做了充分的反击,显然,这位专家的所谓证据其实漏洞百出,所以,根本禁不起推敲。

四.考古航行的足迹

如果说仅仅是文献的记载还是不能充分说明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的真实性,那考古文物的发现无疑是为这段历史故事进一步做出了证实。

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的城市加勒,打捞出了一块明代的墓碑,碑文记载了是明朝时郑和的船队在下西洋时留下的。

这块石碑的发现,有力证实了郑和的确通过海上航行到达了这里,斯里兰卡发现的石碑不是唯一可以证明郑和下西洋的珍贵文物,迄今为止,还发现了其他的航行留下的遗迹。

美国的卡奎妮斯海底打捞出过来自东方船只的残骸,通过对这些残骸的鉴定,这些木材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正是郑和下西洋的时代。

2001年,一座明代贵族的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包括各种珠宝钻石,其中许多珠宝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宝石,而是来自西洋国家。

同时,墓穴中的金牌上也有直接记载这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黄金,这已经充分证实了这段伟大的外交历史。

近些年,西方的一些学者总是喜欢对中国的历史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但这些质疑根本站不住脚。

东西方自古以来的生活,文化大为不同,古代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是这些西方学者根本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的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历经千年而生生不息,部分西方学者的傲慢和对中国的偏见使得他们根本不会懂即便都是造船,西方只能依靠锤子和钉子,而我们还有铆接技术。

华夏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了无数文明。

今天的我们必须保护好民族的历史,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关内容

历史十字路口,世界为何需要...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历史十字路口,世界为何需要“大金砖” 新...
2025-07-07 13:20:44
原创 ...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日子相当艰难。自从他在大选中一度豪言壮志,宣...
2025-07-07 12:21:42
达利欧为何说这国濒临内战?
近来,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发表万字长文《内战?》,指出美国...
2025-07-07 11:21:32
原创 ...
家人们,重磅消息来啦!那个凭借《沂蒙山小调》灵动的唱腔,赢得无数中...
2025-07-07 02:00:58
原创 ...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眼看中国寸步不让,美国想了想,不然自己让吧,...
2025-07-07 01:01:44
热身赛-韩旭15+9张子宇...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2025年中国女篮热身赛继续...
2025-07-06 23:21:31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原创 如...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空气中的很多灰尘和垃圾都会随空气进入肺部,所以肺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
激光术后护理指南:如何科学恢复...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常用于去除瘢痕、色素沉着、皱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发射高能量的二氧化碳...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原标题: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今天是2024年2月24日,阴历腊月二十五,今日立...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