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侍寝制度是这样的:皇上用罢晚膳,敬事房的太监会呈上一个银盘,里面扣放着一些绿牌,每个绿牌对应写着一个妃子的名字。皇上如果有“性致”,就会翻过其中的一个绿牌,对应的妃子就会今晚陪皇上。
如果皇上没有“性致”则挥挥手说句“一边去”,说明不需要妃子来陪。这个过程叫“翻牌”,官方称谓“膳牌”。“膳”晚膳的意思,孔子曰:食、色、性也!这话没毛病。
翻牌只是第一步,这和“抓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一来,每个妃子都有机会接近皇上,避免了皇上专宠某个妃子,有点“雨露均沾”的意思。
接下来太监把绿牌交给皇后过目,皇后认为这个妃子各方面没什么问题,说句“准许”,这个妃子才能有陪睡权。这样做无疑是突出皇后的权威。
想想也有道理,皇后统领后宫,皇上和妃子们有关的事都由她一手负责。需要说明一点,皇后和皇贵妃不用“抓阄”,随时都可以陪皇上过夜。
被翻牌的妃子,在接到太监传达准备侍寝口谕后,沐浴、化妆,洗白白等着,然后由太监用棉被、把赤条条的妃子裹起来扛到皇上的龙床前,撤去棉被,妃子从皇上的脚头爬进被窝。
太监做完这些退守在门外,大约一个时辰后,太监喊道:“皇上保重龙体,时候不早了,也该休息了”。
皇上听到后一般说:“行了,进来吧”。太监就会拿着被子进入房间,裹起刚和皇上“云雨”后的妃子,准备扛回妃子居住的宫里。
临走时,太监会问皇上:“留还是不留”?皇上说“留”,太监把妃子扛回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如果皇上说“不留”。把妃子扛回宫后,倒提妃子双腿把“龙精”控出来。“不留”意思就是说要避孕。“留”则相反。
皇上的“性事”还是比较繁杂的,一板三眼哪个程序都不能少,太监并不是在旁“吃冰淇淋”,他们还有记录日期,查看妃子月事的任务。以便以后生下龙子备案。
不过整个过程要属太监最悲催,看着“春宫画面”干着急。
其实这个过程,在反应清宫题材的电视剧中并不鲜见,那么,清代妃子为何要脱光被扛进皇上寝宫呢?
这个问题是清代吸取了前朝——明朝的经验,脱光光是为了防止妃子们刺杀皇上暗藏凶器。
原来明朝嘉靖年间(1542年),曾发生了一件宫女谋杀嘉靖皇帝的恶性事件。以杨金英为首的十数名宫女,乘嘉靖熟睡时,用“丝巾”预谋勒死嘉靖。由于害怕紧张,杨金英没有把勒嘉靖的丝巾打成死结。
等十几个宫女逃跑后,嘉靖慢慢又缓过气来了。接下来嘉靖下旨处死了这些宫女。
其实也不能全怪宫女们手黑,嘉靖是个迷信皇帝,整日炼丹想长生不老,不知道哪个大仙告诉他,说,“处女经血做药引子效果很好。”嘉靖信以为真,于是从民间选了一批美丽的女子做宫女。
嘉靖想得到干净的处女血,于是让这些女子只喝晨露,不许吃五谷杂粮。许多女子被活活饿死。
李金英为了活命,铤而走险组织了这次暗杀行动。虽然没成功,却给后来的清朝提了醒。于是清朝开始实行“用棉被裹妃子扛进宫”的制度。
结语: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前世之事,后世之师”,于是清朝皇帝想出了这个办法。我觉得这个制度是从雍正皇帝以后实行的,不然吕四娘为报仇侍寝手刃雍正的事件不成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