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帮扶家庭困难的少年儿童?最近,广东率先在全国迈出第一步,号召年轻人与贫困孩子结对,给予长期的关爱和陪伴。6月13日,新时代希望工程“1+1+1”助学育人计划在华南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标志着广东成为该计划的全国首个试点实施省份。
这个“第一”为什么落在广东?背后有哪些深层原因?
首先,从项目内容来看,新增的志愿者是亮点。“1+1+1”是指:捐赠人+受助学生+志愿者。过去,希望工程“1+1爱心助学”由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现在,志愿者加入其中,通过见面交流、互通书信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一直以来,广东在志愿服务领域走在前列,创下全国多项“首个”。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23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18%。平均每6个广东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由此来看,新时代希望工程“1+1+1”助学育人计划在广东开展试点具有良好的民间基础。
其次,从项目效果来看,广东在落实希望工程过程中表现突出。自1991年起,“1+1爱心助学”项目为南粤学子打通上学路,累计资助近23万名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超2.4亿元。与此同时,广东希望工程持续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得到帮助。比如,专门为困境大学生设立“培英工程”项目,累计资助超过2万名大学生;建立“希望工程公安英烈子女助学基金”,资助广东公安系统中英勇牺牲的英烈家庭困难子女读书,惠及四千余人次,等等。希望足球场、希望小学……希望工程在南粤大地不断开花结果,滋养了一代代少年儿童。
最后,从项目实施来看,广东在年轻人帮扶少年儿童方面早有探索,有望打通大学生常态化参与希望工程的新路径。2019年,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志愿服务专项启动,招募高校毕业生“驻校”1至3年,为农村中小学提供留守少年儿童关爱、学生生涯规划、青春期性教育等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培育2400多名志愿者,覆盖粤东粤西粤北的97所乡村中小学。广东共青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以更经常、更密切、更走心的点对点陪伴为抓手,推动解决新时代青少年在精神层面的迫切需求,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提升和锻炼成长。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又一次成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肩负起办好希望工程的重任,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文|记者 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