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在当前环保政策日益严格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发展机遇。据《2024-2030年中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市场前景研究与市场》预测,预计到2027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6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左右。
为更好应对行业挑战与发展机遇,供水企业通常借助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对每个业务单元及员工的指标牵引和价值驱动,进而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而“指挥棒”作用发挥的如何,其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如:指标框架设定取决于哪些关键要素?指标内容如何设置的有牵引性?指标类型如何兼顾供水企业的功能使命与市场价值?
为此,中智咨询基于以往服务的供水企业咨询案例,就供水企业在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做如下分享交流。
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中智咨询认为,考核指标的建立应坚持五大原则:
1
坚持功能使命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
在切实履行服务城镇供水功能的基础上,遵循供水企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兼顾指标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2
坚持关键性与均衡性原则
聚焦少数几个能够显著影响供水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性指标,同步客观、均衡分析关键指标与其他指标间的影响性或关联性。
3
坚持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评价指标之间应界限清晰,避免含义上的重复,评价指标在内涵上应有明显的差异,能够分清之间的差异性。
4
坚持公平性原则
绩效指标设计应公平公正,兼顾员工个人能力和组织要求,避免主观性和歧视性因素的影响,为员工提供一个公正的绩效评价环境。
5
坚持SMART原则
指标应具体明确,不含糊;应可度量,有明确的度量标准;应可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应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反映真实情况;应有明确的时间期限,便于跟踪和评估。
考核指标的决定要素
(一)价值创造模式
供水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主要由原水净化、过滤处理、管网输水、水量销售等价值创造模块组成,因此决定了供水企业只有在提高售水量、降本增效等方面均衡好绩效指标事项和权重,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而牵引供水企业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核心业务流程
基于供水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特点,按照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可将供水企业的核心业务分为制水、输送、销售三个核心环节。
01
制水环节
主要业务涉及原水供应、水厂折旧、电耗、药耗、人工五大方面。
02
输送环节
主要管理内容为管网输送、管网折旧和漏损情况。
03
销售环节
主要侧重于售水量、水表计量、水费回收、售后服务等情况。
为此,在对涉及各环节的组织考核和个人考核中,需重点关注组织或个人所处核心业务环节中的重点管理事项或难点、堵点、痛点事项,将其按照指标设置原则提炼为关键指标项,进而达到以核心业务环节指标牵引一般业务指标的作用,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或达成管理效果。
(三)行业指标参考
近几十年来,国际和各国供水行业组织也相继颁布各自版本的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应用较广泛、较成熟的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国际水协、世界银行、美国水协、英国水务办公室、荷兰供水协会等(见表1),虽然这些行业组织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背景、应用对象和评价重点都有所差异,但都满足了各自组织范围内的国际化或属地化、自适应性等特点,为我国供水企业绩效指标设置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与参考。
考核指标的重点内容
(一)指标类型
在充分考量供水企业价值创造特点及核心业务流程基础上,参考国际行业指标设置,一般供水企业的绩效指标架构由关键绩效指标(KPI)、重点工作任务指标(GS)及加减分项三类指标构成,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需要优化指标类型名称。
关键绩效指标设计主要遵循“Key-SMART” 原则(重要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可衡量原则、可实现原则、关联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依照五大维度(时间、质量、数量、成本、风险)分解出较为突出的考核重点和绩效指标内容。具体指标设置可参考表2。
重点工作任务指标设计主要围绕五类指标类型(临时性工作、短板性工作、分配公司/部门阶段性工作、以项目为主导的相关工作、超越部门职责的为战略服务的新的任务),年初根据各部门或各岗位实际工作匹配至各部门。
加减分项指标中,加分项指标主要从管理创新和重大贡献两个维度开展指标设置,管理创新中可包含显著影响供水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制度建设、标准建设、体系建设、流程优化等指标项;重大贡献中可包含承担重大任务、做出重大贡献、取得重大荣誉等情况。减分项指标对于国有性质的供水企业一般由与党纪党风、审计、保密、安全、法制等相关事项构成,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这一类特别重要的指标,可设置绩效“一票否决”。
(二)指标内容
在供水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指标内容需与其关键业务流程保持高度的匹配度与支撑性,指标应是关键业务流程中当前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事项或亟需当前提升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事项。
从指标内容性质上,一般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定量指标可包含销售成本、水损费用、水费回收率、管理费用等成本指标以及供应水量、销售水量、售水收人等经济指标;定性指标可包含社会责任、安全生产满意度、专项工作进度完成情况等。鉴于供水企业的功能使命特点,还需兼顾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既要强调对定量指标的考核,又要重视对工作质量等定性指标的考核。
(三)指标权重与目标值
在指标权重设置方面,可根据其对供水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单项指标权重一般可设置在5%-20%之间,对特别重要的指标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权重。指标权重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供水企业组织职能、岗位职责、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
在指标目标值设置方面,供水企业可将企业历史运营数据或行业标准作为目标值的基础依据,这有助于确保目标值的合理性和可比较性,或可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目标或预算目标作为目标值设置依据,也可基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开展特定维度分析,进而形成当年目标值的测算。
某水务集团考核指标设置案例分享
某水务集团基于集团战略目标承接要求、供水企业行业特点及所属供水企业自身管理要求,依据前述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五大原则、参考借鉴“KPI+GS+加减分项”的考核内容类型,将所属供水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优化为“基本指标+发展指标+加减分项”,每项指标内容均分别对应指标公式、指标设计依据、权重、目标值、目标值权重、分值、评分标准和考核部门八个要素。
其中,
“指标公式”明确了每一项指标的计算依据;“指标设置依据”准确表达了选择每一项指标的依据以及指标所代表的考核导向;
“权重”反映了各指标在企业全面管理中的重要程度;
“评分标准”规定了各指标最终分数的详细计算规则;
“考核部门”规范了考核应用的结果数据和结果信息所对应的输出部门。
整体考核指标体系(见表3)从影响考核结果的多维度要素角度出发,力求实现考核指标内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次考核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该集团所属供水企业在各类考核指标牵引下,积极识别和解决影响指标目标值实现的问题,在充分保障基本指标实现的前提下,对发展指标所涵盖的工作事项开展多元化的有效创新和推进,对加分项尽可能摸高实现加分、对减分项进一步加强约束意识。
最终,该集团所属供水企业不仅较好完成了当年度各项指标任务,还带动了公司非指标范围内其他工作的向好发展,较好支撑了供水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需要,使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发挥了“指挥棒”作用。
中智咨询解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五大关键 2024-06-12
智库研究丨上市公司独董选配的硬条件和软实力 2024-06-05
新时代技能革新:构建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丨【新质人才专题】高技能人才 2024-06-18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做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三大关键点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