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脸树要皮,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讲究脸面的。如今,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不论对错,被他人议论、鄙视是常有的事情,这是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
众所周知,民国的文人有点“渣”,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多情,如徐志摩,郭沫若、胡兰成、傅雷、沈从文等文人,在感情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些争议,与多名女子之间有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风流事迹。
与徐志摩,胡兰成等人相比,鲁迅在对待感情方面没有那么滥情,可他也与一位女子有特殊的关系,此人叫许广平。鲁迅的妻子叫朱安,这是他明媒正娶的合法妻子,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二人以情人的身份在一起10年。
有意思的是,许广平是一位思想进步的近代女作家,向往、热爱自由,她为何愿意当第三者,不要名分,也要和鲁迅在一起10年,二人之间还生了一个孩子叫周海婴。
鲁迅与朱安之间那段没有感情的婚姻
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祖上曾当过县官,与旧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朱安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位符合当时中国传统的女人,她从小裹脚,擅长烹饪,会针线,是旧思想旧时代培养起来的优秀女人。
像朱安这样的女人,原本是不太会引人注意的,可他的丈夫是鲁迅,民国时期的大明星。
朱安与鲁迅的结合是家族包办的,早在1899年,双方长辈亲戚就已经定下了这门婚事。
清末,朱家在绍兴算是有头有脸的一户人家,周家虽然落魄拮据,但还算体面,因此朱家人让朱安嫁给鲁迅,整体上还是让他们满意的。
按照计划鲁迅要与朱安在1901年完婚,因鲁迅是知识分子,拿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奖金,朱家人也希望女婿留洋,提高自己的身份,因此同意了暂缓婚事。
在日本的鲁迅完全没有朱安结婚的心思,他也没有明确拒绝。1906年7月,鲁迅的母亲以生病为理由,骗儿子鲁迅回家,让他强行与朱安完婚了。
鲁迅与朱安的婚事按照传统礼仪办,完婚那天,二人在一间房。第二天,鲁迅并没有按照规矩去祠堂,晚上也独自睡在了书房,第三天就匆忙告别家人,去日本求学了。
婚后独守空闺的内心充满无助与不安,在这场婚姻中,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人,没有文化的女人,她从一开始就处在被动的局面,无力改变。
据鲁老太太回忆,鲁迅与朱安既不吵嘴也不交流,二人完全是熟悉的陌生人,没有感情,各干各的事,并不像一对夫妻。
鲁老太太曾问儿子:朱安有何不好?鲁迅回答:和她谈不来,说话没味道,有时候还自作聪明。鲁老太太不解,鲁迅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实际上,这种东西不仅在绍兴没有,就在中国也没有,这是一种日本当地的传统食物,她怎么能吃到呢?
就这样,鲁迅与朱安话不投机,双方没什么好谈的,说话没趣味,还不如不谈了。
由此可见,鲁迅与朱安之间没有什么话题,没有共同语言,他对朱安的不满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就是索性不谈了,把自己的“门心”对朱安关闭了。
当然,婚后的朱安对鲁迅的态度也是不满的,有一天,鲁迅回绍兴探亲,朱安负责设宴款待,在宴会上,朱安当众指责鲁迅的种种不是,鲁迅一言不发,事情没有闹大。
事后,鲁迅说:朱安是有意挑衅,我如果答辩,就中了她的计了,我置之不理,她也就无计可施了。
鲁迅与朱安为何没有感情呢?主要原因是二人并不是同一类人,鲁迅思想开放,朱安思想保守,走不到一起。
鲁迅是如何看待这段与朱安的无爱婚姻呢?他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并不是不喜欢女人,而是没有遇到一个合适他的女人,五四运动后,一位叫许广平的年轻女性,走进了他的视线,二人虽没有夫妻之名,但有夫妻之实,共同生下了一个孩子。
许广平为何不求名分,甘愿当第三者?
许广平是广东人,家境良好,祖父是浙江巡抚,到了父亲那一代没落了。许家人在广州算是大户人家,家族中人才辈出,黄埔军校的创立人之一许崇智就是许广平的堂哥。
有意思的是,许广平与鲁迅一样,受到了包办婚姻的迫害,只不过鲁迅最后屈服了,许广平则是坚决抗婚,最后成功了,在那个年代这么做真是勇气可嘉。
五四运动后,男女平等,思想解放已经为许多知识分子接受,反对多妻多夫制,同时也反对包办婚姻,向往自由恋爱,追求婚姻自由成了社会上普遍的共识。
1922年,许广平就读于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与鲁迅相识。二年级的许广平读到了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对鲁迅产生了敬意与爱意。
早在认识鲁迅前,许广平有一段刻骨的初恋,爱人的名字叫李小辉。最终这段恋情因李小辉的死而告终。
1925年3月,女师大爆发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许广平作为学生代表,她主动给鲁迅写信,探讨未来与现实。
从此,许广平与鲁迅之间交集密切,双方在斗争中相互帮助、扶持,在生活上相互关怀、照顾。
许广平被校方开除后,没有了容身之地,鲁迅主动让她暂居自己家中,平日一起工作生活,相处得很愉快。
在相处中,鲁迅与许广平互生爱意,情投意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二人从1927年开始公开同居在一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曾是许广平的学生,二人算是师生恋。对于爱情,许广平是热爱、执着、决然的,她不惜与家人闹翻也要推脱包办的婚姻。爱上鲁迅,许广平没有顾虑。
对鲁迅而言,许广平的那份炽热的爱情,给了自己一丝曙光,在一潭死水中凿开了一个缺口。
在这份纯粹的爱情面前,鲁迅“沦陷”了,心动了,在给许广平的一封信中,大胆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你胜利了,我可以爱,我只爱你一个!”,“我对于名誉、地位,都可以不要,只要你枭蛇鬼(鲁迅对许广平的爱称)就够了”。
诸如此类的情话,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多次出现,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意,鲁迅于1934年秋写了一首七绝书赠许广平: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她为何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心甘情愿呢?
鲁迅与朱安虽然是夫妻,但二人没有感情,许广平也是知道的。生活十年,鲁迅把爱给了许广平,二人生有一子,这是爱的结晶,一张结婚证,许广平并不看重。
关于鲁迅为何没有与许广平办理结婚手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鲁迅自己的原因:鲁迅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面对那位不相识的旧式脑筋的女子(朱安),他假如提出来离婚要求,她可能会自杀,于是最终可怜一个无罪无辜、只为旧制度牺牲了的女子。
许广平的原因:许广平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关于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
言外之意是许广平与鲁迅之间不需要一纸婚书来绑架这段感情,不受这方面的束缚,向往自由,打破旧的礼制与俗套。
结语
许多人觉得鲁迅,朱安和许广平之间的关系很乱,对他们三人产生了一些误解。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鲁迅等三人的关系是片面不合理的。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悲剧,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说到底,鲁迅和朱安也没有办理法律手续,事实上他们早已经不是夫妻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鲁迅与朱安和许广平的关系,就是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与世态人情、社会道德之间的相互较量、妥协的结果。
朱安是一位苦命的女人,鲁迅何尝不痛苦,他与许广平相识相爱,这是一种勇气与缘分。
许广平是新思想的女性,为了理想和追求勇敢向前,若没有像她这样的人,思想解放不就是止步不前了吗,我们应当为许广平的勇敢点赞,庆幸那个沉痛的历史悲剧不再上演了。
参考资料《许广平文集》《鲁迅全集》《朱安与鲁迅的一次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