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是一种普遍情况,7月10日,记者来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找到消化内科主任杨志平医生,进行一场健康科普。
腹泻,俗称“拉肚子”,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者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按病因分类: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夏季以细菌感染性腹泻为主。
细菌感染性腹泻多因食物不新鲜、食物保存与烹调不当引起。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水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可反复感染发病;多在5-10月份发生,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相关。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黏液或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伴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头痛等;少数病例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细菌及常用灭菌方法:
1.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烈性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对热敏感、55湿热1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
2.志贺氏菌:痢疾杆菌,引起细菌性痢疾。容易依附于水果蔬菜中,一冷盘和凉拌菜为主。该菌75℃1分钟可杀死。
3、沙门氏菌:以污染肉食、鸡蛋、糕点类为主,不耐热煮沸易灭活;
4、大肠埃希菌:多存在于生肉、半生肉、生乳等食物中,75℃以上1分钟死亡;
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在剩饭菜中亦易生长,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产生毒素,耐热,60℃1小时或80℃30分钟可灭活;其产生的肠毒素,经100℃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
6、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中,90℃ 1分钟灭活;
7、肉毒杆菌:多存在于变质肉食品、发酵的豆麦制品及罐头食品中,体外抵抗力强难灭活,干热180℃ 15分钟、湿热100℃ 5小时、高压灭菌120℃ 20分钟则可灭活。
一旦发生腹泻,该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酌情禁食、分期饮食;
2、病因治疗:腹泻、发热者可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选择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
3、对症治疗:
止痛:应用颠茄片、奥美拉唑等;
止泻:可口服思密达,蒙脱石散、黄连素等。
4、调节肠道菌群,口服益生菌等;
5、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伴有严重腹痛、出现大便带血或者黑便、伴有发热并且体温超过39℃、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少尿或无尿、严重乏力、眩晕等、腹泻持续2天以上没有缓解。
下面这个顺口溜可以教我们如何去预防感染性腹泻: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水未煮不要喝;
买回海产要煮熟,无牌餐饮不光顾;
隔餐食物要热透,腐烂食物不要吃;
生熟食品要分开,暴饮暴食不可取;
出现症状要就诊,不洁食品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