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之朱
华中科技大学体育生“投行实习的第一天”事件,仍在发酵。
7月27日,中信建投发布紧急声明称,“经查,该学生进入公司研学系公司投行某团队负责人违规引入,公司已对该负责人作出撤职处分,并将对投行部门负责人严肃问责。”此前在短视频中,该名学生展示自己开着豪车上下班,还泄露了IPO项目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在声明中并没有用“实习生”这个词,而是用了“研学”,这一事件也被定性为“违规引入”。在一般认知中,“研学”与“实习”,差别巨大。相较于更正式、也更高端的实习,研学的“门槛”似乎并不高。也因此,既然中信建投明确认定该学生进入公司不是“实习”而是“研学”,且系“违规引入”,则理应有详细说明,如何引入?何以违规?
尽管这名学生在回应中并未说清楚自己究竟是“实习”还是“研学”,但作为头部券商,公众当然乐意相信中信建投声明的公信力。毕竟,一个大一的学生,又是体育生,并非金融、法律、财会等专业学生,直接进入中信建投这样的大公司实习,确实也有些太夸张了。中信建投相关人士也曾就此对媒体表示,“我司对实习生的管理特别严,实习生招聘一直走正规流程,与各大高校直连。很久都没听说有内推的实习生进来。”
如此,“研学”一说显然更合理。至于这名学生为什么要在发视频时,标明是“985大一投行实习的第一天”,或不妨理解为社交媒体常见的立人设、炫生活:开豪车、进大公司、打高尔夫、接触高端客户……
媒体也报道,有网传图片显示,中信建投证券曾主办过“奔涌吧,后浪”的研学活动,招募对象为“中信金控企业家办公室客户子女(本科及硕士在读生)”。该企业旗下公众号“中信建投证券投教基地”显示,今年1月,由中信金控指导、中信建投证券主办的“奔涌吧,后浪”研学活动举办了开营仪式,参加研学活动的19名学员分别来自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墨尔本大学等高校。
至于涉事学生是不是就在其中,目前尚不得知。不过,涉事企业有责任回应网友的相关质疑,说清楚体育生究竟靠什么关系进去“研学”的,这也是消弭传言、以正视听的最好选择。
以上述“奔涌吧,后浪”研学活动而言,公开的说法是为了贯彻高端客户战略,“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吸纳高端客户子女参加研学,帮助他们了解资本市场,丰富金融知识、拓宽金融人脉圈等就是战略“落地”的形态之一。外界认为,此类研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项目,更是提供为企业家和企业家家族看重的财富传承服务等。
如此“研学”,有网友质疑这是在搞“资源交换”。只要客户有资本,足够“高端”,子女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门就会为他们打开。更有网友质疑,既然这确实是个“高端局”“小班研学”,不排除里边存在有意无意“偷换概念”的可能,即以研学之名,行实习之实。那名体育生强调自己是“实习”而非“研学”,或许这里边有心照不宣的成分。
资料图
此外,不管是“研学”还是“实习”,也不管是公司还是学生,在这起事件中,均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专业,简直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
据媒体此前报道,当事学生称,视频中出现的IPO项目资料,为正式员工以学习资料的名义发放,并未告知系保密材料。如果这只是一次研学,他为什么能接触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客户的敏感信息?如果是实习,上岗之前,难道不应该进行最基本的保密培训吗?头部券商内部管理如此业余、如此漫不经心,让人心惊。
拍短视频炫耀所谓的高品质生活,这属于个人喜好,虽说容易引人不快,但此事人们更在意的是,头部券商的实习门槛不是一般地高,即使是清北生,也要通过层层选拔才能获得机会,而有些人凭借关系和资源优势唾手可得,并且一上来就能接触核心业务,为简历镀金。这次事发后,企业相关负责人被撤职,但人们怎么知道,还有没有人通过正规招聘之外的途径获得大企业的实习机会,这些途径算不算违规呢 ?
对于网友的疑问,中信建投不能含糊其辞,该有个清晰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