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金牛区政协举办第九期“大道金牛•政协讲堂”,进一步促进委员知情明政,让委员更好地了解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金牛区“五个半城”建设情况。
讲座现场,区政协委员、中铁产业园(成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给大家分享《“铁半城”:一座城和一个产业70余载的传奇》,讲述了金牛区“铁半城”的历史由来、产业定位及“一总部一校三基地”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市《成都制造2025规划》五个突出发展产业之一,是成都“有根”的现代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规划布局了全市轨道交通"一总部一校三基地"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即: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西南交通大学、新都“制修新城”、新津“创新新城”、蒲江“维运生活新城”,其中“一总部一校”均在金牛区。张强介绍说,金牛区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雄厚,2023年金牛区轨道交通产业链主营收入首次突破1200亿元,约占全市营收的60%以上,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成都站扩能改造、川藏铁路总部落地金牛等多个重磅项目叠加,让“铁半城”金牛通江达海变成可能。
区政协智库专家、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军作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推进金牛“铁半城”思考》的分享,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认识和金牛“铁半城”建设思考等方面给大家阐释如何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他认为金牛区应该立足现有创新资源,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赋能产业”环节,注重产创融合,将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先进要素的集聚配置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同时聚焦发展要求,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产要素集聚及配置”环节,注重集聚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和各类青年人才,推动要素更加高效地配置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上来。
市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张杰明分享了《金牛区产业发展的思考》,为大家讲述了成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产业前沿趋势分析研判以及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建议等。
“讲座很扎实,主讲人都是行业领域的专家,对金牛区铁半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老师对新质生产力的分享很有启发。”政协委员纷纷表示,接下来将结合自己的工作,为金牛区“五个半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石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