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财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咱们隔壁的韩国,一个韩国人从生到死都摆脱不了三星等财阀的影响。
其实啊,还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掌握在财阀手里,那就是神奇的印度,而且印度法制不完善,社会发展落后,财阀们也更加明目张胆地掠夺社会财富。
那么,印度的六大财阀家族都有哪些,14亿印度人又为何会被他们死死控制住的呢?
在印度的六大财阀中,塔塔集团出道最早,也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是印度的“黄四郎”,这个集团的创始人叫吉姆舍提,又译作詹姆谢特吉、贾姆希德吉,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统一叫他老塔塔。
老塔塔是一个波斯族人,出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他的父亲是一位富商,作为家中长子的老塔塔在大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做生意,但他并不满足现状,又远赴英国留学,在那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企业文化。
1868年,他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帮助父亲解决债务问题,此后便正式接手了家族生意。
当时英国放松了对印度民族企业的管制,老塔塔看准机会,在孟买创办了一家近代化的贸易公司,第二年又收购了一家破产的工厂,将其改造成棉纺厂。
从此,老塔塔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1872年,他再次赴英国考察,两年后回归,斥资15万卢比创办了一家大型棉花加工厂,引进全套英国生产技术。
不久后,为了向英国殖民当局示好,他将工厂命名为女皇纺织厂,由于经营有方,他很快成为了印度棉纺织业的领军人物。
老塔塔在棉纺织业方面取得成功后,继续向钢铁、电力工业发展,筹建孟买水电站和印度第一家大型钢铁厂。
但他还没来得及亲眼看到工厂建成,就在1904年去世了,长子杜布拉.塔塔接过他的衣钵,建立起塔塔钢铁公司、水电公司和研究所,奠定了塔塔集团多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杜布拉.塔塔没有后代,所以他去世后,老塔塔的侄孙J.R.D.塔塔接过了集团的控制权。
J.R.D.塔塔对集团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引入现代化的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模式。
印度独立后,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塔塔集团步入发展快车道,到1991年,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44.78亿美元,牢牢占据印度第一大财团的位置。
1991年,R.塔塔成为集团的第四代掌门人,他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公司业务进行调整,放弃了纺织、水泥等夕阳产业,进军汽车、电信、保险、生物技术等新产业。现如今,塔塔集团旗下有100多家企业,几乎涵盖印度所有的重要经济部门。
截止2023年,塔塔集团上市公司市值达到2491亿美元,占印度股票总市值的4%左右,除了在经济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塔塔集团还积极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在印度社会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从尼赫鲁一直到莫迪,都要把塔塔家族奉为座上宾。
那么,除了塔塔以外,其他几个财阀家族的实力又如何呢?
除了塔塔家族外,印度还有几大财阀家族,他们分别是安巴尼、阿达尼、贝拉、米塔尔和马恒达家族。
其中,安巴尼家族是仅次于塔塔家族的第二大财阀,创始人德鲁拜·安巴尼,于1958年创立信实集团,主营业务是日用品的进出口贸易。
他与政界的甘地家族关系密切,信实集团也靠着这层关系,在政府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德鲁拜·安巴尼本人,也成为了印度第一位亿万富翁。
2002年,德鲁拜·安巴尼去世,两个儿子围绕继承权明争暗斗,拆分了家族业务,老大穆克什.安巴尼掌管石油、化工产业,老二阿尼尔.安巴尼掌管电力、电信业务。
尽管业务拆分削弱了安巴尼集团的总体实力,但兄弟俩都有很强的商业头脑,先后成为印度首富,截止2023年3月,信实集团市值高达1921亿美元,被称为印度的洛克菲勒。
接下来是阿达尼家族,这个家族起步稍晚,发展却很快。
创始人高塔姆·阿达尼在上世纪80年代,从钻石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进入90年代后,印度政府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高塔姆·阿达尼趁机涉足煤炭、电力、港口等业务,一跃成为新的亚洲首富。
阿达尼的发家史与莫迪有着密切的联系,莫迪在古吉拉特邦任职长达14年之久,而阿达尼集团的商业版图也集中在古吉拉特邦,他们通过政商关系相互扶持。
2013年,高塔姆·阿达尼的儿子结婚,当时作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全程出席了这场婚礼。
这等于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印度人,莫迪与阿达尼不分彼此,因此在莫迪出任总理后,阿达尼集团迎来高速发展期,高塔姆·阿达尼的身价一路水涨船高,从全球富豪榜排名第十跃居到第二,令人惊叹。
还有一个与政界关系密切的财阀,是贝拉家族,创始人G.D.贝拉以黄麻加工业起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投资钢铁、橡胶、水泥等战略产业,出口到欧洲各国,发了一大笔战争财,从此发展壮大起来。
与安巴尼家族类似,贝拉家族也与甘地家族关系匪浅,G.D.贝拉是圣雄甘地的好友,并且资助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两人几乎无话不谈。
在圣雄甘地遇刺后,G.D.贝拉继续与国大党高层保持联系,进军化纤、化肥、金融、电信等行业,成为印度第四大财阀。
而剩下的米塔尔家族、马恒达家族是后起之秀,其中米塔尔家族主打钢铁工业,自从2005年收购美国国际钢铁公司后,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业巨头,马恒达家族主打汽车工业,近年来又向国防工业深入发展。
从以上这些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出,印度六大财阀都是大型垄断集团企业,产业链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又和印度政坛过从甚密,控制着印度的经济命脉。
那么,这些财阀对印度社会都有哪些影响呢?
据统计,现在印度四分之一的港口运输、三分之一的钢铁生产、以及60%左右的电信服务,都控制在六大财阀手里。
虽然在印度工业发展过程中,财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他们盘根错节,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形成垄断,而垄断会带来低效和腐败。有印度学者将这种模式定义为“裙带资本主义”,现在莫迪进行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就是与财阀进行利益交换的过程。
比如:2022年的印度财政报告中指出,前20家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利润的80%。
这20家公司几乎全部出自六大财阀旗下,可以说莫迪政府的大部分基建投资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在财阀们的垄断优势下,印度的中小企业就像参天大树下的小草一样生存艰难,经常处于破产的边缘,同时财阀们掌握着定价权,尤其是在能源和电信领域,普通民众无法与他们对抗,只能任人宰割。
更糟糕的是,与韩国财阀相比,印度财阀大而不强,除了收购一些欧美公司和品牌外,本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突出,无法为印度赚取大量外汇,只能“窝里斗”,在印度国内加速内卷,而莫迪政府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大搞贸易保护,进一步加剧了财阀的对内垄断。
比如,莫迪对小米公司进行了多次敲诈勒索,先是开出了巨额罚单,又强制要求小米公司在印度投资办厂时,必须聘用印度人当高管,这些高管大多来自财阀家族。
贸易保护使财阀们更加不思进取,缺乏国际竞争力,由此导致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印度的名义GDP在迅速增长,贸易逆差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财阀们通过与政坛的紧密联系,往往能够左右政府的决策过程。
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手段,推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财阀们的财富积累往往以剥削和压榨广大民众为代价,他们通过特权和垄断地位攫取了巨额财富,普通民众则面临着贫困和失业问题,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印度社会的不公和动荡。
如果印度政府能够限制和改造财阀,那国民经济还有救,然而可怕的是,印度政府却采取了掩耳盗铃的做法。
总理莫迪信誓旦旦地表示,印度没有财阀,印度所有企业一律平等,这就彻底失去了改革的动力,那么,印度的明天还会好吗?
六大财阀家族在印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14亿印度人的衣食住行,都处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也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印度政府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和反垄断力度,推动公平竞争机制的建设,否则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