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有哪些堵点卡点需要打通?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着眼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应着重聚焦于破解四方面问题。
一是聚焦原创性技术创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的科技创新,而是更能够推动生产力现代化的、“从0到1”首创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但我国科技创新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如“高精尖”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仍相对短缺、基础研究领域与前沿科技领域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等。必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二是聚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种形式市场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流通体制、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而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
三是聚焦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必须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且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不断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
四是聚焦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总体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发展无论从规模、质量、效益各方面来看都处于世界发展前列,但在数实融合发展上还有待提高,体现在融合渗透不足、融合发展不均衡、融合面临安全风险等方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新的支撑点。 (悦琪 辑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