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过去发展靠的是人才,决胜未来依然要靠人才。浙江把人才工作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背后有何深层逻辑?我们用三个词语来概括。
一是“先行”。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没有现成的答案。海何以有舟可渡,山何以有路可行,都取决于人。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比如,存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型企业家人才凤毛麟角、高水平技能人才短缺匮乏等问题;干部队伍中少数部分存在“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现象。
以“大人才观”打通“任督二脉”,打出一套不拘一格聚人才的全新招数,才能更好破除堵点难点,积累先行优势,蓄积发展胜势。浙江过去20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这是一路走来的定论,更是逐浪前行的必然。
二是“新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条创新主导、人才驱动的全新大道,这条路上的许多未知领域都需要人为先、人争先。特别是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成长的烦恼”: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四大难题”是横亘眼前的四道关卡。
要闯关夺隘,需要集聚更多层面、更广范围的人才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当“关键变量”的乘数效应得以释放,人们透过浙江这扇窗口会看见更多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风景、好风景。
三是“全面”。把视野放得更大看,不难发现,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主打的资本逻辑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是人的现代化与人的价值,本质是人本逻辑。浙江作为先行者,就是要先一步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透过此次“新春第一会”上的部署,我们看到,浙江要打造的人才蓄水池,不拘泥于特定的一涓一流;引来金凤凰后,更着眼于人才成长成才的全链条、全周期,以期最大限度、更加全面地释放人才的潜力、活力。
下一篇:一图读懂|“悟空”为何火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