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棣北迁后,大明王朝的皇家墓葬区就定在了北京;此后明朝的历代皇帝都葬在了这里,总共有十三位。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大明王朝总共16位皇帝,怎么北京只葬了十三位皇帝呢?
那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在南京,而建文帝朱允炆没有建陵寝;还有一位则是在大明王朝最危急的时刻站出来的明代宗朱祁钰,却没有资格葬入其中。按理来说,对明王朝有着再造之功的帝王,怎么会没有资格葬入皇家园陵呢?因为朱祁钰得罪了复辟的朱祁镇;事情还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挑唆下,御驾亲征,征讨瓦剌;结果兵败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大明王朝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兵部尚书于谦建议立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以此摆脱太师也先的要挟。
登基后的明代宗朱祁钰,在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下,逐渐坐稳了皇位。朱祁钰丝毫没有想接回朱祁镇的想法,而且还废掉了朱祁镇先前所立的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更为严重的是,接回朱祁镇后,还将他软禁在南宫,没有享受到太上皇应有的待遇。足以可见,朱祁镇不受待见。
试想一下,复辟后的明英宗朱祁镇第二次登临帝位,还能给朱祁钰好脸色吗?当然不能。朱祁钰被废之后,是以亲王的待遇下葬的,并且没有进入明十三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祁镇恨透了朱祁钰。
明明小时候是非常要好的兄弟,却因土木堡之变,关系变得难以维持,最终以悲剧收场。即使明代宗朱祁钰有天大的功劳,得罪了当朝皇帝——朱祁镇,也很难善终;因为两人仅仅是兄弟,也就没有必要摒弃前嫌,为其修陵,朱祁钰的结局确实令人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