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邻聚里”基层一线服务阵地作用,结合社区资源禀赋,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量身打造场地维护员、图书管理员、小小网格员、校园咖啡师、多语小讲师等在校园中体验不到的“通勤服务+特色特聘+适性成长”三结合特色岗位,引领学生以“建设者”的身份深入“家门口”的社区单位,打开基层治理的“大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所见所闻和成长瞬间吧!
与社区一起成长
参与治理,共享“居委岗位”
与往期假期实践活动有所不同的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们以“社区治理”这一关键词发出了“共治邀约”,活动时,高中学子们带着对社区工作的好奇和向往走进真如西村居委会,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工作体验日”活动开展社区实践。居委会主管张波是带领同学们进入居委会工作室的“引路人”,她结合自身丰富的社区服务经验、带着满腔的热情,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社区治理中“三驾马车”主体架构的具体内容。
初步了解整体架构后,张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居委会的组员以及各条线的工作业务。“每一个人都负责小区里的一个网格块,每一个岗位都承载着不同的工作类型。”陈同学感悟道。他和其他小伙伴都认为,居委会的服务内容比他们想的“更复杂”“量更大”。大家模拟社工日常,体验了其中一些岗位。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捡垃圾优化小区环境,还是反复开会探讨针对居民的最佳治理方案,大家都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中奔忙不停,深刻体会着社区工作的不易。
为社区发展引航
发挥想象,提出“青春妙方”
除了体验基层单位工作中“辛苦”的一面,社区还鼓励同学们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当下面临的治理难题提出自己的“小妙方”,帮助社区向更新、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因飞线充电导致的火灾频发,也是眼下社区最常见的“难题”之一。张波带着同学们来到小区深处,结合草丛中的电瓶等实景,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一现象带来的隐患和危害——许多电动车主为了方便,选择使用电线从家中或其他电源插座直接连接到电动车进行充电,而电线通常会被随意拉长、乱扔。这种行为虽然看似方便,但极易导致漏电、过载。
了解“飞线充电”
“我们小组认为,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电动车充电区域或者引入智能充电桩。”“这样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何况老小区条件比较苛刻,可以先从提高居民安全意识着手。”同学们分成几组有序讨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将学习现场变为了“辩论赛现场”。此外,大家还合力整理了散步在居民区各个角落的“僵尸车”,并聆听了张波对小区加梯工作的细致讲解,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完整的社区工作流程。对高中生来说,社区治理在他们眼中曾是有些“遥远”的体验,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许多同学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创意灵感也许是基层未来发展的基石,这让大家获得了十足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下一步,真如街道将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提供更多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度较高的社会实践岗位,并结合社区特色拓展岗位适配性,如咖啡师、多语讲师等,提高整体社会实践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持续推动广大青少年学生践行“为民服务”志愿精神,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