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命案侦破数量逐年递增,但时过境迁证据不完善导致诉讼困难怎么办?检察机关如何发挥对证据审查过滤把关作用,让陈年命案诉得出、判得了?9月5日至6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检察院共同主办的“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陈年命案刑事指控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广东、四川、上海等14个省市检察机关重大犯罪检察部门业务骨干,办案一线的公安、法院工作人员,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的专家代表参加研讨会,围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陈年命案由于案发时间久远,往往具有客观证据薄弱、取证不规范、补查补证难度大、言词证据易变化等特点。研讨会上,6省市重罪检察部门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分享了办理陈年命案的经验。
研讨会专门设置了陈年命案法庭科学的应用与展望环节,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主任林伟与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平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广东省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副主任陈波在谈到办案经验时提到,办理陈年命案要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上下级检察院要加强沟通配合,强化内部监督,最大限度集中办案资源,确保案件办理质效。
研讨会期间,围绕陈年命案证据体系构建、具体审查分析判断规则,公检法办案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陈年命案事实认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司法机关在办理陈年命案时,要注意静态证据向动态证据转化,孤立证据向整体证据转化。”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执行主任刘世权强调。研讨会还将目光聚焦到陈年命案侦检协作配合机制核准追诉相关的问题上。
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表示,研究陈年命案证据问题是系统性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各地重大犯罪检察部门应注重统筹现有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对内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推动各级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一体履职,对外加强与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同时持续提升检校合作水平,持续攻克陈年命案中证据审查、运用难题。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对《陈年命案证据审查分析指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讨论。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张菲菲
通讯员粤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