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为何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结晶?
创始人
2024-05-14 11:04:17
0

原标题:东西问|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为何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结晶?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二十四节气为何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结晶?

作者 刘晓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经典符号,凝聚中国人观察自然的古老智慧,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是领略中华文明的生动窗口。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后总结而来,科学划分了一年的时间。其产生的原因,需要回到历史语境里,回到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中去思考。

二十四节气出现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非常漫长,中国文明史从三千年延展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就与中国农业发展史有关。国外一些学者对此抱怀疑态度:这样的时间跨度是不是太大了?实际上,从农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时间跨度反而太保守。我曾参观浙江义乌上山文化遗址,这是距今近万年前稻作文明的起源地。考古发现,这一时期就已出现人工栽培水稻,并以稻作文化为根基形成很大的聚落遗址。但上山文化遗址并不是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农业遗址。考古学家们在湖南发现,最早在1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驯化水稻,开始有了稻作农业生产方式。在北方,小米栽培的历史,也达8000余年。

浙江义乌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碳化稻米。孙自法 摄

这就意味着,相比于农业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出现是比较滞后的。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漫长的文明积累,只是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这些积累大多已不可知,遗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有些积累,我们可从考古遗迹中找到一些痕迹。

《周易》来源于古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自身生命现象的“未知”加以把握的努力。上山文化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技术,而在彩陶上出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短线组合纹,与《周易》中的卦象非常相近。然而,长短线组合纹出现的时代距今太过久远,目前没有学者能断言这就是《周易》中的卦象。这也许只是一个偶然出现的纹样,但不能够完全否认它的意义。这些与卦象非常相似的长短线组合纹的存在提醒人们,古人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已经对一年中太阳的运行规律有所认识。上山文化距最早驯化水稻已历经数千年,这样长的时间里,人类能够产生这样的认识应是很正常的。

浙江义乌上山文化遗址出土陶盆。孙自法 摄

距今5000多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曾出土过玉版和玉龟,让人不禁猜想“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并不是到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很可能在更古老的年代已经出现。相传,有龙马负图出于河,身有文符如八卦状,伏羲氏取法图文而画八卦;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大禹取法之以作书。这样看来,“河出图,洛出书”很可能与古老的太阳运行神话有关:太阳西落后神龟把太阳驮回东方,太阳东升后神马驮着太阳走到西方。虽然太阳东升西落之理尚只能通过神话来进行解释,但得益于农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古人能够对太阳运行规律进行充分认识,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换言之,二十四节气并非偶然产生,而是中国农业文明上万年历史发展的结晶。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璜。国家文物局供图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时间文化,其重要的特点在于整体性视角。古人并非将一年简单“切”成二十四份。看上去,每个节气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每一个节气与其他节气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一部分。这个整体性特点,与中国古代时空一体化的特征密切关联。

以立春为例,在时空一体化的古代时空观中,立春的意义不仅仅代表着一年农业生产的开始。俗话讲“民以食为天”,农业固然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对于古代社会尤为重要,但是立春的意义却并不仅仅限于农业。《公羊传》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云:“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可见古人依据时空一体化的原则,把天地万物的运行秩序,都整个纳入到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中,这就是“大一统”思想。所以立春的“春”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生产的“春”,而且是一个寰宇共度的“春”,是人类、天地、山川、草木共同的春。

2023年2月4日“立春”节气,江苏省泰州市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汤德宏 摄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拥有悠久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并不落后于时代,而是指向未来的宝贵财富。如何“古为今用”是关键。现在更多关注二十四节气之于科学阐释太阳一年的运行规律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围绕二十四节气,古人有着很多非常独特的想象和认识,赋予其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就大有讲究。二十四节气的生成与《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过程基本是同构的,是由一气而分阴阳,由阴阳而分四时,由四时而分八节,最后由八节拓而为二十四节气。这八节涵盖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具有非常鲜明的结构性特征。而一年的时间是以冬至和夏至这两个阴阳极点为核心展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成乾坤一气由冬至而夏至(阳气由弱而强、阴气由强而弱)和由夏至而冬至(阴气由弱而强、阳气由强而弱)而循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惊蛰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早就认识到风向和季节之间的对应关系,《淮南子·地形训》云“八门之风,是节寒暑”,故清明得名于“东南方曰阳门,生清明风”……古人将对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万事万物的认识与想象凝结于二十四节气中,背后蕴含着意蕴丰富的中华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方向。

新疆特克斯县八卦公园。刘新 摄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时间文化,关乎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共同起点。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的时间文化中,都有有关太阳周期变化的内容。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时间文化,二十四节气与世界上其他与太阳周期变化的时间文化有着何种异同,又如何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获得交流互鉴,是未来二十四节气研究的一个方向。《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产生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二十四节气,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完)

受访者简介:

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从事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并努力开拓由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组成的汉字文化圈回视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视野,在时间文化研究方面上着力最多。代表作有《古代日本における年中行事の受容》(日本桂书房)、《清明节》(中国社会出版社)、《东亚的时间——岁时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华书局)、《日本的面孔》(中央编译出版社)、《端午》(三联书店)、《琉球史论》(合著,中华书局)、《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社科文献出版社)等。

相关内容

原创 ...
泽连斯基抛出对中国的爆炸性言论,说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武器弹药,中乌...
2025-04-21 22:00:37
用了15年的太阳能热水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废旧家电等回收...
2025-04-21 21:21:52
中国石化:国内石油消费预计...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4月21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
2025-04-21 21:02:40
同样是人口大国,为何中国要...
这才是“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胳膊肘往外拐”的“卖国”典范。 有...
2025-04-21 19:22:17
现金流ETF(159399...
每经编辑:彭水萍 近期,A股聚焦自由现金流策略的ETF陆续上市,首...
2025-04-21 15:00:57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
怎么查询养老保险账户余额的利息... 导读养老账户一年利息就有8000.9000,快看看你的账户余额利息有多少吧!好多网友都不知道怎么查询...
成都银行50万存三年利息多少钱... 导读大额存单50万存3年,利息45000元30万存3年,利息27000元50万存一年,利息9500元...
三万存2年定存利息有多少? 导读昨天测试了一下,和我预想差不多,要补交个人所得税13598元,合计要交85000多元个税,比很多...
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 原标题: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人...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如何判断宝宝性别?孕妈特征暴露... 原标题:如何判断宝宝性别?孕妈特征暴露生男生女 很多孕妈怀孕后,都会等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