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搬重物、抖被单,甚至轻微的转身、咳嗽都能造成骨折?这很有可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近日,中山源田骨科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兼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主诊医师刘刚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50多岁的王女士坐摩托车通过减速带,颠簸了一下,检查发现居然骨折了,胸背部疼痛,无法行动。凭着多年临床经验和骨密度筛查,刘刚发现了症结所在:患者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针对这个患者情况,我们采取手术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长期随访管理相结合的‘内外兼修’策略,定期进行开药复诊、骨密度监测、抗骨松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刚说。
刘刚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的“一高三低”严峻挑战。目前,中山源田骨科医院的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以多学科团队为支撑,实现了骨质疏松初筛、诊断、治疗、随访、自我管理的全链条管理,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许多外地病患慕名而来。
中山源田骨科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兼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主诊医师刘刚。
全链条管理
为骨质疏松患者“保驾护航”
“我之前经常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苦不堪言。现在,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几年前,来自香港的吴婆婆反复出现全身多处疼痛,经亲友推荐来到中山源田骨科医院检查,经诊断,发现疼痛是因为严重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多处骨折。经过微创手术和药物治疗后,吴婆婆全身疼痛大大缓解,拥有了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刘刚介绍,平常在科室,像吴婆婆这样骨质疏松的患者并非个例。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量流失,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这种情况下,像用力咳嗽、弯腰端水、不慎摔倒、跳舞等引发骨折很常见。很多骨松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因为在前期,骨质疏松没有任何症状。而对后期的老年患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骨松症常被比喻为“静悄悄的杀手”。
“预防骨质疏松,重点在于前期筛查。不过,目前大多数体检套餐中并不包含骨密度的检查,而公众对于骨质疏松了解非常有限。”刘刚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和60岁左右的男性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因为雌、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骼代谢,这类人是骨松症高发人群。
刘刚为患者检查。
没有症状的情况下,骨松症的筛查只能诉诸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DAX)骨密度检测被认为是目前骨质疏松的“金标准”诊断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中山源田骨科医院的骨质疏松前期筛查环节。
“通过监测,如果发现只是单纯的骨密度、骨质量的下降,我们就不用通过药物干预,可以鼓励通过合理运动的方式,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刘刚说。
如果确诊了骨质疏松症,中山源田骨科医院的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会根据骨密度检测的数据和骨代谢指标决定用药,同时留意药物副作用可能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序贯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刘刚表示,地舒单抗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门诊会每隔半年为患者皮下注射一次,同时动态开展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检测,根据个体疗效的差异再针对性调整后续用药。
骨质疏松症虽然在表现上以骨科疾病为主,但诊疗牵涉到多学科,比如内分泌科和康复科,因此,中山源田骨科医院还针对性地组建了多学科专家团队,其中包括骨科、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的专家,可以涵盖诊断、治疗、效果监测的全过程。
刘刚强调,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治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不少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用药后感觉良好,就不再复查,殊不知骨质疏松症复发率较高,容易再次发生骨折。中山源田骨科医院会在治疗后对患者建立档案,定期复诊,开展长期随访工作。
义诊便民
强化骨质疏松症科普宣传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已高达约1.6亿。
刘刚介绍,现在骨质疏松症的病患明显增多,但社会对骨质疏松的认知还存在很多不足。除骨质疏松性疼痛以外的症状,比如身高变矮、驼背等,大多都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但很多老年人误以为这是正常现象,常常忽略。
目前,中山源田骨科医院鼓励骨松专科医生定期在附近社区开展义诊以及科普宣讲,普及骨质疏松、长者骨折预防及救助等关键科普知识,受到“银龄”群体的欢迎。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家族史、脆性骨折病史以及生活习惯,比如长期酗酒、熬夜等。”刘刚介绍,老年朋友及家属应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只要选对方法,此类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首先,要保持适量运动。刘刚建议老年人在能力范围内,每天可以步行5千步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万步。“人一旦停止运动,骨骼和肌肉就会面临废用性萎缩,导致行动不便,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晒太阳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3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病。刘刚建议老年人每周花两三个小时在中午晒太阳,不要涂抹防晒霜,也不要穿防紫外线的衣服。
骨健康贯穿了人的一生,骨骼会随着年龄悄悄发生变化,每个年龄段的养护各有侧重点。60岁后尤其要注意预防跌倒。由于骨骼的退行性变化,跌倒成为老年人“头号杀手”。因此,老年人要预防跌倒,避免高冲击(高处跳跃、碰撞)、过度旋转(转腰)、仰卧起坐等动作,运动中若有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终止并就医。
刘刚(左二)正在查房。
刘刚建议,年轻人也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在学习和工作中注意杜绝不良姿势,日常通过游泳这类对关节损伤较小的有氧抗阻运动进行锻炼。同时,注意膳食营养,使骨骼强度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以后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就会越晚。
接下来,中山源田骨科医院还将继续开展骨质疏松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同时,探索骨质疏松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医”心守护群众骨健康。
撰文:杨慧荣 张翊伟
摄影:李姗恒
【作者】 杨慧荣;李姗恒;张翊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下一篇: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