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当环境或任务发生改变,脱离了“心理舒适区”,就会感到不习惯、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初入高一的孩子们在面临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时,可能会感到茫然无措、焦虑不安,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或不愿意上学,这是孩子面对新环境的正常反应。面对这种情况,一味批评、指责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作为家长,理解孩子的情绪来源,接纳孩子的情绪行为,是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的第一步。2.放松心态,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一后,在心理上可能会变得紧张、焦虑,担心孩子住宿生活的饮食起居,担心孩子跟不上高中的学习、成绩波动大等等。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细节过度关心,这都是自身焦虑情绪的表现,而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能会传递给孩子,引发孩子的焦虑情绪。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在关心、呵护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家长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比过分“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能稳定孩子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无畏前行的力量。3.适度放手,鼓励独立孩子的成长既依赖于成年人,又独立于成年人。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家长过度的照顾和干预,不仅会让孩子背上情感包袱,产生诸如“考砸了就对不起父母的付出”这种消极的观念,也会无形中削弱孩子的力量感。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决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