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百战名将外出视察,后勤部门擅自做了1个决定。为了让将军住得舒适,后勤部门派人来到将军家,将房屋粉刷了一遍。将军视察归来后,叫来后勤主任,批评道:“为何拿公款送人情?”
民国16年,22岁的崞县青年赵尔禄不远千里,赶到了南昌城,参加了南昌起义。赵尔禄就此参加了红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屡立功勋。在几十年的沙场浴血中,赵尔禄历任过红4军军需处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华北军区后勤司令等要职,为我军的后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赵将军再次担负重任,被任命为中南军区参谋长,为一方百姓造福。赵将军位高权重,却始终牢记着初心使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严于律己,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特别严格,恪守着本心。
他曾对孩子们(包括他的侄子、侄女)讲:“我只能供你们读书求学,当你们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后,就要靠自己了。”在孩子们读书期间,赵将军要求:“你们不准提我的名字,不准搭公车上下学,不准脱离工农群众。”
于是,赵家孩子们小的挤公共汽车,大的骑自行车,1个也没搭乘过父亲的公车。赵将军通过身体力行,影响着孩子们,将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上世纪60年代初,赵家饭桌上基本除了萝卜就是白菜,孩子们一连几个月没见过荤腥。
1天,赵将军的女儿吃够了炖萝卜,把筷子丢在桌子上,不吃饭了。赵将军看到女儿的表现,只说:“娃娃,现在国家存在困难,我们更要保持节俭。”女儿明白了父亲的心意,这才捡起了筷子,继续吃起饭来。
按照组织分配,赵将军1家住在1处平房内,拥挤不堪。平房年久失修,梁柱大多被白蚁蛀蚀,地板一踩就会发出动静。夜里,还会有老鼠偷偷溜入房间,咬坏棉被、衣服。后勤部门得知消息,提出:“按照标准,换1处宽敞的住处。”
赵将军得知消息,表态:“我们1家现在住得很好,不用换住处,就住在现在的平房里。”赵将军不准换房,后勤部门又想到了重建房子,再次被赵将军拒绝,他不愿意给国家增添负担。
1964年,赵将军奉命外出视察,后勤部门看到了机会。后勤主任派人来到赵将军家,不顾赵将军夫人的阻止,擅自将平房进行了维修,里里外外粉刷了一遍。等到将军视察归来,看到了粉刷一新的房子,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把后勤主任叫来批评。
将军问后勤主任:“维修、粉刷房屋的钱从哪里出?”后勤主任回答:“老领导您放心,全部由公家出钱。”将军立马批评道:“你可真是慷慨,拿公家钱送人情?太大方了!”后勤主任羞愧地低着头,没有说话,低头听着老领导的批评。
将军回到家中后,让夫人拿来积蓄,用自己的工资付了维修、粉刷房屋的钱,坚决不占国家一点便宜。不仅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亲属,赵将军同样要求严格。比如他的侄子参军入伍后,常常来看望叔叔,向叔叔报告自己的学习、训练情况。
赵将军每次见到侄子,总会问:“你在部队进步了没有?”侄子回答:“我们单位的革命气氛不浓厚,耽误了我的进步。”将军一听,批评侄子说:“我看是你不够努力,怎么能找客观原因呢?”
侄子听从了赵将军的教导,回部队后勤勤恳恳训练,积极要求进步,很快凭借自己的能力提了干。这就是严于律己的赵将军,他为国鞠躬尽瘁,因公殉职在岗位上,是我们后辈心中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