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年轻来人来说,黄麻这种东西恐怕从来都没有见过,它曾经是人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东西,比如麻绳、麻布口袋等等,就是由黄麻作为原材料制造出来的。
我国曾经是黄麻的主要种植国,然而现如今却已经极少见到有农民种植,反而是我们的邻居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种植黄麻数量最大的国家。
这就导致中国如果需要黄麻制品,就不得不从印度进口。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放弃种植黄麻?反而印度会大量种植呢?
黄麻是一种草本植物,又名红麻、火麻等,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有作物,在广东、四川等地曾大面积种植。
这种作物喜欢生长在气候潮湿的地方,它们的株很高、体型细长,表面看起来柔软且有光泽。
黄麻成熟后,剥开麻杆、捻成细麻丝,就可以用来编织麻袋、麻绳等,有些还可以被用来做成服饰和工艺品。
黄麻不仅会被用来制作麻袋、麻绳等东西,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拔毒消肿的功效,尤其是治疗中暑发热等病症效果非常明显。
我国是全球最早种植黄麻的国家之一,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种植黄麻的记载,一直到明清时期,我国一直都是全球黄麻种植第一大国。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依然还在大面积的种植黄麻,甚至有的农村地区还把黄麻制品当成了支柱产业。
种植黄麻的确有很多优点和好处,但是它自身的缺点其实更多,这也是我国为什么现如今已经将其淘汰的原因。
首先,黄麻虽然可以制作成麻布、麻绳等制品,但是现如今的市场需求量太小,基本上无利可图。
其次,将黄麻制作成成品的成本太高,费时费力,而且经济效益也并不突出。
想要将黄麻变成成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期间需要经过各种加工步骤,繁琐且费力,周期实在是太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黄麻的污染很严重。因为剥黄麻时需要用大量的水来清洗,这就使得很多水源因此变黑、水里的鱼虾也会大面积死亡。
正是因为上面几点原因,使得我国后来放弃了大面积种植黄麻,改用更环保的棉花来代替,而过去种植黄麻的土地大多已改作别的用途,这就使得我国几乎所有麻制品均依赖进口。
而目前全球种植黄麻最多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印度、一个是孟加拉国。
印度黄麻的年产量可以达到400万吨、而孟加拉国的产量紧随其后,两国的黄麻产量占据了全球百分之八十。
在印度西部和东北部多个州,家家户户的农村妇女成群结队,手持镰刀,或采摘嫩芽制作麻茶,或剥取青皮制麻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印度政府对于黄麻种植可以说是空前重视,给予了农民大量的补贴政策,鼓励他们大量种植。
印度政府之所以这么看重黄麻种植,是因为印度的黄麻制品在国际市场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对此格外青睐。
现在全球都在倡导环保,所以在一些商场、超市曾经的塑料制品已经被渐渐抛弃,一些用黄麻制成的篮子、布袋就成了畅销品。
不仅如此,用黄麻做成的包、地毯、编织袋等也成了欧美顾客的新宠。
如此大的需求量,自然就让黄麻种植成为了香饽饽,但是因为这些黄麻制品在进行加工、制作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欧美国家是不会允许这些企业存在,就只能将工厂放在发展中国家。
这就给了人口大国印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黄麻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符合印度现有国情。印度的纺织业非常发达,产值惊人,从业人员超过了4500万人,大量种植黄麻对于解决印度的人口就业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黄麻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但是对于印度这个人口大国而言,为了解决民众对生活的需要,必须让这种企业存在。
而因为黄麻产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印度政府目前看来是无暇顾及,在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问题上,印度人还是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