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制造业大市,惠州如何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推动“惠州制造”再上一层楼?
11月27日,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了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并座谈交流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上半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6%
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一般分为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10个行业。
当天,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惠州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包括世维—华南供应链枢纽项目、广东仲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项目。
世维—华南供应链枢纽项目位于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计划总投资9.1亿元(含入驻企业二次投资),总占地约125亩。项目正在高标准打造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后将主要提供保税物流、保税出口、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综合保税物流服务,届时预计可为周边地区开展保税物流的企业节约20%—30%的运输成本。目前,该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的设立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正在等待海关总署的审批。
广东仲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省市共建、仲恺运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其核心区位于仲恺高新区展创大厦,总建筑面积约7661平方米,现已引进服务机构50家,累计实现营收52.6亿元,服务各类人才266万人次,为惠州引进劳动力超53万人次。
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项目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由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天任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项目规划建设8个万卡集群,旨在搭建城市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支撑大湾区及周边地区5G、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云计算、高通量应用计算、超级科学计算等数字经济技术。据介绍,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正式投产运营。
一个个项目的建设投产,是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惠州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占比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807.6亿元,同比增长15.0%,占GDP比重为14.3%;今年上半年,该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为14.6%。其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4个行业发展较为突出,合计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60%。
人大代表建议探索共享人才机制
作为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逐步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直以来,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和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在2021年突破万亿大关,去年达到1.3万亿元。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提出更高需求,惠州迎来了生产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那么,惠州在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过程中,应如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惠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全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补充汇报,并与人大代表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惠州突出规划引领,加强谋划部署,出台专项措施,健全统计监测,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日前,《惠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正式印发;接下来,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也将出台本地区、本领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推动做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不过,与先进城市相比,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在生产性服务业十大行业中,只有3个行业增加值超百亿元,其他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差异较大。
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会人大代表积极提出建议,为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部分代表建议惠州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支持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并引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探索课程体系创新,培育贴近社会需求的相关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代表建议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探索共享人才机制,吸引更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来到惠州、留在惠州。此外,还有代表提出,以县区为主体,打造仓储物流聚集区,尤其是在临深、临港地区建设跨境电商物流仓储、智慧电商等基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于蕾
【作者】 于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