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上周上演了一出"深夜戒严令"的闹剧。当地时间12月3日晚,尹锡悦总统突然宣布实施戒严,却在不到6小时后就不得不匆忙收场。这出戏虽然短暂,却在韩国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余波未平。
不过,最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一向对韩国政局异常敏感的朝鲜,这次却选择了罕见的沉默。日前,据韩联社报道,自戒严事件发生至今已经一周,朝鲜的官方媒体却仿佛集体失声,对这一事件只字未提。无论是《劳动新闻》、朝鲜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内部媒体,还是面向国际的朝中社,都对尹锡悦的戒严令、随后的解除、在野党提出的弹劾动议,以及韩国民众举行的大规模抗议集会等重大事态保持着沉默。
这种反常的沉默,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要知道,朝鲜媒体此前可是韩国政坛的铁杆批评者,几乎每天都会刊发批评尹锡悦的言论和报道韩国各界集会的文章。然而从12月4日起,这些批评韩国的报道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韩国根本就没发生过戒严令事件一样。
如果对比2016年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时的情况,朝鲜这次的表现就更显反常了。当年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爆发后,仅仅三天的时间,朝鲜就通过《劳动新闻》和朝鲜中央广播详细报道了崔顺实泄露国家机密文件、韩国舆论动向和烛光集会等情况。不仅如此,朝鲜还制作讽刺视频,将朴槿惠比作"葫芦",大肆嘲讽。
回到现在。为什么一向对韩国政局"如此上心"的朝鲜,这次却选择了集体噤声呢?我个人认为,这背后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考量:
一方面,朝鲜目前正处于对俄罗斯大规模派兵的特殊时期,不愿在南边再生事端。今年10月7日,朝鲜领导人在国防综合大学的演讲中就曾表示"完全没有攻击大韩民国的意图"。在宣布"南北两国论"之后,朝鲜就显露出有意与韩国保持距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朝鲜不愿意因过度关注韩国内政而引发不必要的军事紧张。
另一方面,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报道韩国最高领导人下令戒严却被国会和民众集体反对、最终不得不撤回的情况,可能会对朝鲜自身的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这种"最高领导人的命令被推翻"的情况,对强调“领袖权威”的朝鲜政治体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最后一点,朝鲜可能在等待更有利的时机。有分析认为,如果未来有证据显示今年10月无人机入侵平壤上空事件确实是韩国军方所为,朝鲜很可能会通过此举,将戒严、弹劾等议题与对韩批评一并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不仅对戒严事件保持沉默,就连对其有利的消息也按兵不动。比如,有韩国在野党声称前国防部长官金用铉下令对平壤无人机入侵和投放污物气球的地点进行报复性打击,这本是可以佐证朝方之前指控的绝佳素材,但朝鲜媒体仍然保持沉默。这更加印证了朝鲜此时确实在刻意避免刺激韩国,将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方向的判断。
当然,朝鲜的沉默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永远保持沉默。一旦时机成熟,或是掌握了更有利的证据,朝鲜随时可能重启对韩批评模式。毕竟对于朝鲜来说,韩国的政治动荡既是批评的靶子,也是展示自身制度优越性的素材,只是现在还不是最佳的发声时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