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功臣排名出炉,结果让人跌破眼镜!
运筹帷幄的张良只排62名,千古名将韩信屈居21位,这两位响当当的大牛竟然输给了一个后勤官?
萧何,这个从没上过战场的文官,凭啥坐上了开国功臣第一把交椅?
沛县衙门大堂,怒气冲天的县令拍着惊堂木:"刘邦这个混账!放走了三百多号囚犯,这是要造反!"
堂下站着一个女人,正是刘邦的媳妇吕雉。县令拿不到刘邦,就抓了他老婆充当替罪羊。换做一般人,这会儿早就躲得远远的,可萧何偏偏挺身而出。
萧何可不是普通百姓。在沛县,他是响当当的粮商,和本地大户们都沾亲带故。县令见是萧何来说情,火气顿时小了三分。
"大人,刘季这事,怕是有隐情。"萧何不慌不忙地说,"那些囚犯都是些偷鸡摸狗的主,关着也是浪费粮食。刘季放了他们,说不定是为朝廷省钱呢?"
这话说的,县令差点没气笑了:"省钱?他这是在教人藐视王法!"
萧何笑着掏出一锭大黄鱼:"大人明鉴,刘季就是个粗人,哪懂什么王法不王法。再说了,那些囚犯也不是什么要犯。依小人看,此事到此为止,如何?"
县令捏着黄金,脸色缓和了不少。萧何趁热打铁:"大人要想抓刘季,他早跑得没影了。何苦为难一个妇道人家?再说,吕家在沛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这一通软硬兼施,县令总算松了口。吕雉得以从牢里走出来,萧何还特意派人护送她回家。
你以为这事就完了?萧何转头就找到了刘邦:"季兄,你媳妇我救出来了。现在县里通缉你,你得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
刘邦急得直搓手:"可我能躲到哪去?"
萧何拍拍胸脯:"我在芒砀山有个庄子,你先去那躲着。我让管事每月给你送粮送钱,保你吃喝不愁。"
就这样,萧何不但救了刘邦的老婆,还给他提供了藏身之所。要知道,窝藏朝廷要犯可是掉脑袋的买卖。萧何这一手,等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刘邦身上。
你说刘邦能不感动?这可不是一般的救命之恩。要是吕雉在牢里出了什么事,刘邦就算将来有出息,也会被人戳脊梁骨 - 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大事业?
更绝的是,萧何压根不图刘邦回报。他就是看中了刘邦身上那股子豪气。在萧何眼里,刘邦虽然是个不守规矩的主,但胆大心细,将来说不定能成大器。
后来的事实证明,萧何这次赌对了。刘邦不但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还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件事让刘邦明白了一个道理:打江山需要猛将,守江山要靠贤臣。萧何这种既懂人心,又有手腕的人才,比什么都珍贵。
难怪后来刘邦说:"萧何教我坐天下,我教萧何坐朝廷。"这哪是君臣关系,简直就是过命的交情。
你说,换做是你,会不会为了一个通缉犯,冒这么大的风险?
楚汉相争,刘邦在彭城吃了大亏。项羽的铁骑像狂风一样席卷而来,刘邦的军队死伤大半,连营帐都被烧光了。
刘邦狼狈逃到下邑,身边只剩下几百残兵。他心里明白,要是项羽追上来,自己这点人马就跟纸糊的似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萧何派来的五千精兵赶到了。不光带来了兵马,还有大批粮草辎重。这些兵都是萧何提前布置在沿途的,就等着接应刘邦。
你说这算不算未卜先知?萧何压根没在战场上,却比谁都清楚战局会怎么发展。他提前就想到了:刘邦要是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没有预备队接应那才叫真完蛋。
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方就像个变戏法的。他东拉西借,四处筹粮,硬是在最短时间内组建起了一支十万人的后备军。这支军队像一张大网,不管刘邦往哪跑,都能及时补充兵力。
有人说萧何就是个管钱粮的,有什么了不起?要的就是这个"了不起"!韩信再能打,没有粮草你让他拿什么打?项羽再厉害,还不是败在了后勤补给跟不上。
萧何最牛的地方在哪?他懂得未雨绸缪。打仗的时候,大家都盯着前线,他却在想半年后的粮草问题。韩信要去打齐国,萧何就提前派人去河北屯田;要打赵国,他就让人把粮仓建在上党。
关于萧何的本事,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刘邦问他:"你说韩信打仗那么厉害,他要是造反怎么办?"
萧何笑着说:"大王放心,韩信要是造反,撑不过三个月。"
"为啥?"
"因为我早就在各地设了粮仓,就等着打叛军呢。韩信再能打,没粮草也是白搭。"
刘邦听完,直夸萧何高明。
光会管钱粮还不够,萧何还特别会看人。韩信刚来投奔时,就住在他家。萧何观察了几天,发现这人虽然穷得叮当响,说起打仗来头头是道。他二话不说,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
后来韩信率军北上,打下齐赵燕三国。这功劳,有一半得算在萧何头上。要不是他慧眼识人,韩信说不定现在还在街上要饭呢。
韩信
萧何不光会用人,还特别会防人。韩信打了胜仗,难免有些飘。萧何就在各个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亲信,专门盯着韩信的动向。要是韩信真有二心,萧何分分钟就能切断他的粮道。
这些事,都让刘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打天下,光有一身武艺不行,得有个好管家。萧何就是刘邦的最佳管家,把钱粮、人事、谋略都打理得妥妥贴贴。
你看,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固然威风。可要是没人在后方帮你兜底,再威风的将军也得饿肚子。这就是萧何的价值 - 他不用上阵杀敌,照样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要说萧何在沛县的地位,那真是一手遮天。别看他表面上是个粮商,实际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地头蛇。
沛县城东有条老街,那是当地最热闹的商业街。街上的铺子,十家有八家都要给萧何打招呼。不是沾亲就是带故,不然就是欠他人情。
有一次,刘邦急需一笔钱打仗。萧何在这条街上转了一圈,不到半天就凑齐了十万贯。你说神不神?
"萧兄,这钱..."
"季兄别客气,这些都是街坊们的心意。"萧何笑着说,"大家伙都指望你闯出个名堂来。"
这话说的好听,实际上是萧何给这些商户们画了个大饼:刘邦要是成了,咱们沛县的生意就能做到关外去。这些精明的商人一听,还用明说吗?掏钱的速度比谁都快。
萧何在沛县经营了二十多年,三教九流都有交情。地方豪强给他面子,官府也得给他几分薄面。就连一些江湖好汉,也都把他当座上宾。
这些关系,在打天下的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
刘邦要打下一个城池,先得了解那里的情况。萧何的商业网络就是最好的情报系统。跑单帮的小商贩、走街串巷的货郎,都是他的眼线。敌人那边有什么动静,粮草屯在哪里,都逃不过萧何的耳目。
更绝的是,萧何特别会笼络人心。
有个叫夏侯婴的年轻人,是沛县一个小官的儿子。萧何看他聪明伶俐,就时常照拂。后来夏侯婴跟着刘邦打天下,一路升到了九卿的位置。
沛县还有个叫曹参的后生,家里开布店。萧何觉得这人沉稳,就让他跟着自己学做生意。谁知道这人后来成了汉朝的第一位丞相。
萧何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能在人群里淘金子。韩信来投奔时,浑身破破烂烂,别人都看不上。萧何却在他身上看出了将才的潜质。
刘邦有次问萧何:"你是怎么看出韩信不简单的?"
萧何说:"这人虽然穷,可是说话有条理,眼神很坚定。这种人只要给他机会,就一定能成大事。"
你看,这才是真本事。不是所有人都像韩信那样锋芒毕露,有些人的才能藏得很深。萧何就像个伯乐,专门发掘这些潜力股。
有意思的是,萧何不光会用人,还特别会藏人。
当年项羽想抓刘邦,派人到处找。萧何就把刘邦藏在自己的商队里,让他装成押车的伙计。项羽的人找了好几遍,都没认出来。
后来刘邦说:"要不是萧何,我早就被项羽砍头了。"
这话一点不夸张。在那个时候,藏匿通缉犯是要掉脑袋的。萧何能这么做,说明他早就把身家性命押在刘邦身上了。
这就是商人的眼光 - 要看准了才投资。萧何看准了刘邦,就押上全部身家。这注押对了,他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富贵,还成就了一番旷世功业。
你说,一个能让地方豪强、官府衙门、江湖好汉都给面子的人,能是简单角色吗?这才是萧何能排在功臣榜首的真正原因。
要说萧何最厉害的本事,不是管钱粮,也不是经营人脉,而是拿捏人心。
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刘邦打下天下后,手下那群将领一个比一个难伺候。韩信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张良认为自己出谋划策,樊哙说自己拼命卖命...
张良
这帮人都盯着刘邦要封赏,可谁都不服谁。萧何这时候就显出高明来了。
有次韩信跟张良争功,两人差点动起手来。萧何把他们叫到家里,摆了一桌酒。
"韩将军打仗如神,张兄出谋如鬼。可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没有陛下,咱们现在说不定还在给人家看大门呢?"
这话说得,两个人都沉默了。
萧何接着说:"陛下待我们不薄。现在天下刚定,正是用人之际。你们要是因为争功闹翻了,那不是寒了陛下的心吗?"
就这么一席话,把两个人的火气都浇灭了。
萧何特别会做人。韩信立了大功,他第一个上书表扬;张良出了好主意,他马上向刘邦推荐。但凡有人立功,他都记在心里,从不居功。
有人问他:"你为啥老给别人说好话?"
萧何笑着说:"成大事的人,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萧何不跟人争功,反而帮别人邀功,这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大度。
更绝的是,萧何特别会察言观色。刘邦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不去打扰;刘邦想找人说话了,他就主动凑上去,说些趣事逗君王开心。
有次刘邦问他:"你说我这人怎么样?"
萧何想了想说:"陛下就像那黄河,看着波涛汹涌,其实水性最温和。"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就你小子会说话!"
你看,这才叫了解人心。刘邦什么性格?外表粗犷,内心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萧何这个比喻,既道出了刘邦的威势,又暗暗夸他心地善良,怎能不让刘邦高兴?
萧何还特别会用人。他从不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重要位置,反而推荐有才能的人。韩信、张良、陈平,哪个不是他举荐的?
这些人立了功,自然念着萧何的好。慢慢地,朝廷上下都成了萧何的人情网。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刘邦封功的时候,萧何主动请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将领。
"陛下,我在长安当丞相就够了,封地还是给那些打仗的将军吧。"
这一手,高!既显得自己大度,又让其他将领感激。你说,这样的人能不得刘邦信任吗?
后来有人问刘邦:"为什么这么信任萧何?"
刘邦说:"我打天下的时候,萧何在后方给我管钱粮。宫中库藏有多少,他比我还清楚。可他从不贪墨一文,这样的人才配管天下。"
这话道出了真相:萧何最大的本事,不是管钱粮,而是管住了自己的心。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保持清醒,这才是真本事。
你说,这样的人不配排第一,谁配?
历史给了我们答案:打江山靠的是刀枪,守江山靠的是人心。萧何能排第一,不是因为他多能打,而是因为他最懂人心。
你觉得,如果让你给刘邦的开国功臣排名,谁才应该是第一?
参考文献:
《史记·萧相国世家》,司马迁
《汉书·萧何传》,班固
《资治通鉴》,司马光
《汉代政治史》,锺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