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里,梁山泊从最开始白衣秀士王伦上山聚集的小小数百人,发展到后来的十万大军,在山东一代无人能挡,这离不开梁山108人的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外敌。
但是在后来梁山泊却意外地接受了招安,最后在北伐辽国、西征王庆、南讨方腊等连连不断的战事里面接连损兵折将,在征讨完方腊班师回朝,梁山好汉已经只剩下30多人,朝廷给了一个轻微官职就将众人打发走,从此梁山势力从此覆灭。
梁山在最巅峰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偏偏接受了招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宋江一人在极力推动,严苛点来说,他甚至能算朝廷的卧底。
虽然鲁智深,武松等人并不想接受招安,李逵甚至大叫,喊着要杀到东京去,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宋江一人的一意孤行。
在良心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可以不要,就要安逸。”宋江可以说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宋江从小就胸有大志,他家里严格来说也是乡下的土财主级别,家境优越,宋江广为结交天下好汉,他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能够成为国家栋梁,替君上分忧,但是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衙门押司。
这自然是不符合宋江的理想的,他后来被逼落草为寇,成为了梁山泊首领,但是这个就符合他的理想吗,他的希望是匡扶宋朝,得到个一官半职,将来封妻荫子,得到安稳的下场。在水浒传里宋江多次表达过这个目的。
所以一有机会,宋江便想着接受朝廷招安,尽管众人反对,梁山泊军马还是前往东京觐见了。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对此是什么看法呢,其实在他的笔下早已经暗暗嘲讽了出来,比如梁山泊的军师叫做吴用,谐音“无用”,而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偏偏名字“送江”,连起来“及时雨送江”。暗喻着多好的事情却白白浪费,早就一语道破了关系。
开始阶段直到中期,梁山泊都是由晁盖当首领的,在他的带领下反抗官府,但是这并不符合宋江的设想。尽管晁盖在表面上是领袖,但是宋江在救小旋风柴进,征讨祝家庄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宋江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江州李俊等人,二龙山武松等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这让晁盖觉得自己地位不保,所以在攻打曾头市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亲自带兵前往。
但是此刻梁山泊基本都是宋江招募来的将领,很多人出工不出力,支持宋江的军师吴用甚至都没有去,晁盖旁边有没有能够出谋划策的人,大败而回,中了冷箭去世。
晁盖也是气恼异常,所以即便是众人推崇的宋江在晁盖临终时站在他旁边,他依然还是坚持说要立给他报仇的人为梁山之主。
在晁盖死后,宋江对于招安的渴望总算没有人能够阻止,他成功地把梁山带到了一步步灭亡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