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如何打造开放新高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12月29日,我省在郑州、开封、洛阳等10地“划片”设立首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消息一经公布,令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挂牌6年多以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全省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排头兵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首批联动创新区名单赶在岁末年初公布,无疑将为新的一年持续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开放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推动联动创新区建设,我省尚无经验可循。如何真正依托联动创新区放大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培育打造出更多引领性强的开放高地?记者深入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为何要建联动创新区?
“建设联动创新区是自贸试验区拓展改革创新空间、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的重要举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国家层面,国务院曾多次安排部署,要求把国家级经开区等相关平台打造成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的示范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去年底,省委将“建设开放创新联动区”列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
作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宏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有着长期研究。他介绍,近年来,全国众多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据统计,当前全国已有浙江、四川、广东等12个自贸试验区,相继设立了 162 个联动区,其中浙江、江苏、山东、安徽、辽宁已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通过积极开展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为当地制度协同创新、重点产业培育、开放平台能级提升等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拓展到更广领域,激发出了创新发展的更大动能。”郭宏表示,以首批联动创新区落地为契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开启新阶段。
联动创新区如何建?
支持联动创新区发展,我省给予的支持政策“实在”且“精准”。
“有两方面尤为值得关注。”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对于国家的新政策新制度,联动创新区将拥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在为国家探索经验的同时可以提前享惠、促进发展。此外,河南自贸试验区承接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结合各区实际需求,按照“放得下、接得住”原则,直接下放到联动创新区,助力各区加快打造产业政策高地、营商成本洼地。
此外,根据部署,联动创新区所在省辖市也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联动创新区开放发展。
如何充分利用好政策,加快推进建设发展?省自贸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各区已提交建设方案。在航空港区,联动创新区包括空港核心区(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新国际陆港、高铁物流港、电子信息产业园、临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双鹤湖智慧岛等区域,将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合作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如推动新郑综保区与机场北货运区功能融合,探索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监管模式,深化航空货运电子化、海外货站、空空中转等试点建设。洛阳联动创新区将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产教研科创高地;许昌联动创新区将着力在探索“市场采购+数字贸易”新模式、打造全球发制品市场采购贸易基地,深化对德产业、人才、职教合作等领域开展特色化创新。
郭宏建议,联动创新区应重点抓好三个“协同”,即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改革探索的联动试验和互补试验,加快形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协同推动产业发展,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协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促进各类开放平台同频共振、互融共进,不断提升对外和对内开放的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