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晚清史,一把辛酸泪,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海战,清廷本有机会一举打败日本,但却最终选择议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如今看来我们除了捶胸顿首,恐怕能做的只有骂一句:此处省略十万字!
进攻日本本土计划
为何我会说清廷有机会战胜日本,那就得提到一个人:宋育仁。关于此人生平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今天我们着重讨论他提出的——进攻日本本土计划。
当甲午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伦敦之时,宋育仁闻之大怒,彼时宋育仁是清廷驻英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四国公使参赞,是那个时代真正睁眼看过世界的人,他经过缜密的分析后,胸中浮现出一个疯狂的计划,那就是出一支奇兵,直接进攻日本本土!
随即,宋育仁立马向清廷上书,直接指出日本最大的软肋,那就是日本是倾国之力发动战争,但日本国小力弱,必然无法打持久战,如果能用奇兵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让日本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以日本的国力,必然无法持久,那么不管是从战术上,还是从精神上将彻底打败日本。
宋育仁上书之后,立马找来同僚王丰镐和杨宜治,商议从英国购买鱼雷快艇10艘,再购买军舰5艘,再从澳大利亚招募水兵2000,为了使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宋育仁还主动联系了张之洞和刘坤一这样的朝廷大员,期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关于采购军舰和招募士兵的费用问题,宋育仁也找到了英国的康敌克特银行,向他们贷款了300万英镑,经过宋育仁一行人的努力,军舰和士兵已全部按计划集结完毕,在当时的世界上,这绝对算得上是一支强大的海上劲旅。
可正当宋育仁准备把这支奇兵,交由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由他带领出征之际,却遭到李鸿章的强烈反对,慈禧更是一句“妄生事端”给宋育仁狠狠泼了一盆凉水,也浇灭了他的一腔热血!
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清廷向日本低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宋育仁更是被急召回国,直接被摘了二品顶戴,做了降职处理,如果不是宋育仁的壮举着实震撼了国内外很多人,清廷碍于面子不好重罚,不然宋育仁的结局恐怕会更惨。
宋育仁进攻日本本土计划的可行性
可能会有人说,就算当初这个计划实施了,也不见的能打败日本,那我们就来分析下:
第一,首先我们要了解日本当时的具体情况,宋育仁说日本是倾国之力发动的甲午战争,这个一点都不为过,日本后来起飞,反而是因为清廷的赔款,但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国弱财乏,他们是举国发展海军,就连他们的天皇都带头节俭,可以说甲午战争是日本的一次豪赌,他们是经不起任何失败的。
第二,我们都知道甲午海战,清廷战败了,但如果清廷坚持不投降,日本是耗不起的,日本和别的国家不同,他们是天生的赌徒,尤其喜欢赌国运,往往是孤注一掷,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他们几乎押上了全部家当。
第三,宋育仁组建的舰队能否出其不意的打击日本本土,答案是很有可能,按照宋育仁的计划,这支舰队是托名于澳大利亚商会,澳洲作为英国殖民地,商会是可以自行组建水师的,现在甲午海战爆发,作为澳洲商会为了自身安全,组建水师护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不会引起日本怀疑,那么这支奇兵就可以从菲律宾出其不意的北上,进攻日本的东京和长崎。
第四,一旦日本本土遇袭,那么日本海军只能后撤,或者分兵回援,但现实是日本是耗不起的,他们是举国之力攒起来的海军,如果全部回撤支援本土,就算打赢也无力再向清廷开战,如果采取分兵回援,那么他们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更加耗不起!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况且我们说的几点都是建立在清廷不投降的基础上,但可悲的是他们投降得比谁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