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两者协同并进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高地之一,德国凭借政策引领、学科融合、数字赋能、校企联合等方式,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实现文科新发展。
1 科研“卓越战略”带动学科交叉
德国政府在2005年启动“卓越计划”,并将其作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推动的顶尖大学建设和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计划,旨在打造德国世界一流大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前两期(2006—2017年)的“卓越计划”共计投入约46亿欧元。如今,“卓越计划”已进入第三期,并更名为“卓越战略”,将集群建设引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之间建立“集群”。
根据德国联邦教育部的定义,卓越集群是指在国际范围内有竞争力的、由一所高校或一个高校联盟申请的以项目为导向的研究领域。卓越集群的诞生,改变了德国原本各自为营的单一学科科研模式,实现以科研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自2019年1月起,第三期“卓越战略”正式启动,资助周期从2019年至2027年(原计划至2026年,后延长一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预计共投入40亿欧元。原来的大学研究生院、卓越集群和增强高等教育机构实力的“未来构想”三个资助项目变为两个,保留“卓越集群”,并新增了“卓越大学”项目。这两个项目成为新一期“卓越战略”的核心,“卓越大学”入选高校需至少拥有两个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卓越集群。譬如,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时间性”集群将历史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量子技术研究则融入了伦理学视角,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融合。
在遴选标准上,“卓越战略”也凸显了科技与人文跨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评估高校时,“大学治理能力”和“跨机构合作”被作为重要指标。德国海德堡大学通过整合医学院与哲学系的资源,推动了医学伦理学与生物技术的联合研究,这种跨学科协作模式在评审中受到青睐。
德国卓越集群建设打破了学科、院校与科研机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无形之墙”,注重学术的多元综合,为跨学科建设创造更多制度性条件,也为科研合作提供更多途径和平台,满足国家、社会和学术全面发展的需求。
2 专业跨学科叩开文理协同大门
德国高校积极推动文科与科技类学科的深度融合,在专业设置上强调科技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有机结合。以新兴的数字人文专业为例,它有助于充分开发并利用数字技术、数字化和计算机工具,探索和解答人文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可以说,数字人文学科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应用科学,数字化和数字方法在理论上得到体现,并深度融入学科及其研究领域,在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时,也与基础科学紧密相连。
在专业设置方面,德国一些高校自主建立起数字人文协作机制,并开发了先进的语言处理平台,为数字人文学科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文科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德国特里尔大学的数字人文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德国乃至全球同类中心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个跨学科、模块化结构的研究与服务并重的中心,特里尔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敞开大门迎接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这意味着文科生同样有机会申请这一前沿专业。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互补类课程:文科出身的学生需选修计算机相关课程,以拓宽技术视野;而理科出身的学生则需补充文史知识,以丰富人文素养。这种系统且富有创新性的专业安排,无疑为数字人文领域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动力。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也设立了专门的数字人文专业,其课程体系涵盖计算机科学、算法、语言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
在平台建设方面,德国莱比锡大学的eAOUA平台由古典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团队开发,提供先进的数字分析工具和资源,支持大规模文本分析和数据挖掘。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在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创新,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媒体等学科专家学者合作推出“数字工程”课程,以实现数字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形式创新。德国科隆大学的数字人文研究所则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版图,与比利时鲁汶市展开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学术交流和技术共享,助力数字人文领域的国际化发展。
3 “双元制”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说到德国的“双元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高等教育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打下坚实基础。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校园内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企业实习中应用所学,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样,德国的高等教育也践行着“双元制”模式,且由来已久。德国高校的“双元制”模式是职业教育“双元制”的进一步发展,即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将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在于,学生要在高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所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结合方式灵活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双元制”,另一种则是侧重实训融合的“双元制”。
德国高等教育决策咨询机构科学审议会提出,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双元制”模式应被推广到所有实践性强的学科领域。目前,德国高校“双元制”模式主要在应用科学大学或职业学院中施行。科学审议会特别指出,综合性大学的理科、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可引入“双元制”模式。未来,文科硕士研究生“双元制”培养将成为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推动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4日 第09版
作者:王燕 鲁果
上一篇:智能电动汽车供应商为何走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