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功能衰退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困扰,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陈中刚主任指出:“中医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改善消化功能的核心,在于恢复‘脾胃升降有序’的生理状态。”
一、消化障碍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肿瘤患者的消化问题,多因 “脾虚气滞、痰瘀内阻”。
脾虚为本:《景岳全书》强调 “脾胃虚弱,百病丛生”,手术、放化疗耗伤脾气,致运化失职,出现纳差、腹胀。
气滞为标:《医学正传》指出 “气运乎血,血本乎气”,情绪焦虑致肝气犯胃,引发恶心、呕吐,即 “土虚木乘” 之象。
二、三法递进改善消化功能
1. 培补后天之本
在对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分析后,中医专家可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山药利湿止泻,改善患者的胃口和食欲。
2. 恢复胃肠动力
气滞型:以《伤寒论》四逆散疏肝理气,柴胡、枳实配伍,解 “脘腹胀满、攻窜作痛”;
食积型:用《丹溪心法》里的相关丸剂化裁,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导滞,符合《本草备要》“鸡内金治食积” 的论述。
3. 解决顽固性呕吐
痰湿中阻:《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加味,降逆止呕,应对化疗后 “胃虚气逆”;
胃阴不足:《温病条辨》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养阴生津,缓解放疗后 “口干呕恶”。
三、饮食调护
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陈中刚主任结合《饮膳正要》提出 “三宜三忌”:
宜温宜淡宜软:如《养老奉亲书》推荐的小米粥、山药糊,温养脾胃;
忌寒忌燥忌饱:避免冰饮(伤脾阳)、辣椒(助胃热)、过饱(加重气滞),遵循《黄帝内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的警示。
陈中刚主任强调:“改善消化功能,是肿瘤治疗的‘后勤保障’。”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饮食调护、情志管理的综合干预,不仅缓解腹胀、纳差等症状,更为患者接受治疗、恢复体质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