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折腰》开播,宋祖儿的颜值再次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宋祖儿都美得无可挑剔。正着拍、侧着拍、从下往上拍,甚至是躺着拍,她都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美貌。更难得的是,作为童星出身的她,完全没有长变形,完全就是小时候“哪吒”角色的等比放大版。仿佛无视了人体发育的规律,宋祖儿的颜值仿佛是上天注定要她吃上演艺这碗饭。
从宋祖儿的演技中,大家也发现了科班出身的重要性。宋祖儿是正儿八经的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当年更是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考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中戏脸北电脸”的说法?宋祖儿的脸就是标准的“北电脸”——小头小脸,五官精致灵动,颌面更是无死角的优秀。
前段时间,中戏与北电2025年表演专业前四名公布,从这备受瞩目的前四名的照片来看,网友的点评是:没有网红脸,长相各有特色。中戏第一的刘若谷,正是《无忧渡》里的绝世好兔迟雪。三年前,他刚中考完就进组参加《无忧渡》拍摄,如今艺考结束又赶上播出,一切仿佛都是最好的安排。除了刘若谷,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黄杨钿甜,她也是童星出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妹妹正值嫩得出水的年纪,无论是古装还是现代装都很相宜,辨识度极高。
然而,很多人也发现,这两所学校在选人取向上似乎不太一样。比如北电前四名的照片一出来,网友就说可以打包去刑侦剧了,播出平台肯定是爱奇艺迷雾剧场,很有那个味道。而中戏前四名则更偏向于传统审美,长相更正统。
当然,只看前四名其实很有局限性,这只能代表入学考试时他们发挥出色,并不能代表未来几年的成就。那么,中戏、北电和上戏,这三大艺术院校对于学生的颜值,到底有什么潜在的讲究呢?
我们先来说说中戏。中戏的全称是中央戏剧学院,它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也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具有无可比拟的正统性。中戏的表演体系从1976年就已经成型,采用的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非常注重体验沉浸与共鸣,强调现实主义,以舞台艺术为核心,重视演员的工匠精神。
中戏是这三所院校中最重视话剧的,大一就开始疯狂排剧。因此,中戏的学生很多都骨相厚重、五官立体,这样后排的观众也能清晰看到演员的长相,还需要有很强的声音穿透力。比如从话剧开始演绎生涯的陈宝国,就是典型的中戏风格。
在外貌的大方向上,大气端庄绝对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中戏的学生一演戏,往往都是这部戏里的主角或者是掌权者。这种气质上的周正和稳重,让很多中戏学生在影视剧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偏正面的,比如张涵予,一出场就知道是好人。
而地域上和历史上带来的权威感也不是每个院校都有的。北京给中戏带来的是庙堂之气,比如荷尔蒙爆棚的胡军。中戏基于这样的地位,在很多正剧演出中经常处于垄断和主导地位,自然中戏精英就会很符合主流的审美。
中戏非常重视话剧,因此肢体表现力好、眼睛有戏也是中戏出身演员的特点之一。比如有戏曲和舞蹈底子的袁泉,行走坐卧肢体舒展都很有气质。而眼神中满满都是戏的,不得不提中戏的刘烨,简直是为戏剧和电影而生的眼睛。
总结下来,中戏脸就是大气正统的脸,轮廓偏大,重视骨相美,面部棱角明显,肢体爆发力好。代表人物就是章子怡,完美符合所有要素。
说到北电,北电的全称是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或者北影。相比中戏,北电的重心明显不在戏剧上,而是电影。这个重心不仅仅是体现在名字上,而是从北电萌芽时期就开始的。当时延安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赴苏联莫斯科,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强烈初衷,这才有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
既然初衷是为了电影,那么北电脸其实可以约等同于电影脸。北电是中国第一所电影学院,肩负着培养电影人才的任务。北电能直接对接电影制片厂,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因此在选人和培养人才的逻辑上和其他学院稍有差异。
首先就是要适配大荧幕,偏爱小头小脸。比如同是毕业于北电的周冬雨和周也,脸都是巨小无比。如果在小头小脸的基础上五官能更加紧凑就更好了,这样在大银幕上比例才会刚刚好。北电出身的很多美女演员经常在各种花旦名单上榜上有名,比如刘亦菲,早期电影里的刘亦菲简直清纯得要命。
北电作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院校,虽然是主攻电影,影视剧也绝对不会放下。如今的85花、90花、95花扛把子,多数出身北电,在都市剧偶像剧中独霸天下。杨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几部仙侠和古装剧,牢牢地把握住了流量花这把交椅。
和中戏一样,北京作为商业中心,自然也赋予了北电很多。如果说中戏是厚重周正,北电就是靓丽+流量。北电的流量密码主要体现在和影视公司与商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学生入学之后就能接触到大型影视公司的项目,从而直接进入商业市场。比如13年考上北电的孟子义,第二年就参演了《武神赵子龙》。
又比如顶着最美艺考生入学北电的古力娜扎,刚入学一个月就能有和刘诗诗、胡歌一起出演古装剧《轩辕剑之天之痕》的机会。这么多年虽然娜扎的演技备受争议,但资源不断,就是因为她强烈的混血感五官——高立体度的轮廓、深邃的眼部特征与明艳的骨相结构,恰好契合影视工业对商业化审美的核心诉求。这种高度符合资本偏好的外形条件,成为她持续获得优质资源的原因。
北电在教学上很注重镜头语言,上课训练的时候经常模仿知名影视片段以及各种即兴小品,偏向现实的生活化训练,更加注重作品中的松弛感。比如黄磊和海清的《小别离》就是典型案例,两个人太松弛了,和生活中见到的中年夫妻一模一样。
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是这三大学院中很有特点的一个学院。毕竟在上海,更加受到海派文化的熏陶。这种海派文化的融合性是融合了西方的时髦与东方的传统。毕竟上海是接轨国际的大都市,作为国际化产物的窗口,表演方法受到了欧美体系的影响,有国际化的视野,也兼容戏曲的传统。上戏的“四个中心”之一就是戏曲中心。
所以说上戏在选人培养人上的逻辑很特别,更加喜欢古典的温婉的,比如小李琳,眉目含情眼波流转,天选古装人。上戏对于身姿轻盈如柳、美若画中仙的南方女子那是相当偏爱,比如四肢纤细修长、五官柔美的王楚然。
上戏出来的明星,很多身上都有一种古典美,比如李冰冰的丹凤眼、瓜子脸就很符合传统仕女图审美。白皙清冷的江疏影也是上戏的知名毕业生,她这样的形象出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校花阮莞就很有说服力。
上戏在审美上是精致的多元的,比如陈红五官秀美柔和,但轮廓让她看起来又有北方的坚韧执着。学校很注重学习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习配音、声乐、戏曲、现代舞等跨学科的内容,塑造演员的复合性。比如郝蕾少女时期在影视剧大放光彩,成熟之后文艺片拿奖无数,发胖了之后形象上很接地气,又在现实主义题材中游刃有余,更别提话剧上的造诣。近几年,她在演技培训班办得风风火火,还在综艺上当起了老师。
地域对上戏也有很大影响,不仅仅是海派基因在,还依托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及话剧艺术中心,输出了一大批文艺片演员,比如宋佳。
总结下来,上戏脸就是文艺感十足的婉约风格,气质疏离,尤其重视身形上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