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言论,声称如果美方的对华威慑失败,美军将做好准备迎接后果。乍听之下,这番话似乎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军事战略中的深层次矛盾。美国试图通过加剧“中国威胁”论的渲染来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但由于自身在军事能力方面的短板以及对中国关键资源的依赖,这种威慑显得底气不足。
赫格塞思的“威慑失败论”
赫格塞思的这番言论并非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在过去,美国国防部已经多次在兵棋推演中模拟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情境,结果无一例外地显示美方未能取得预期的胜利。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已经对美国航母战斗群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例如,东风-21D和东风-26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其射程覆盖西太平洋的大部分区域。美国智库的模拟结果显示,中国新型导弹具备迅速锁定目标的能力,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其部署战略。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的核威慑能力正在迅速增强。东风-41洲际导弹和巨浪-3潜射导弹的存在,使得美国本土不再是“绝对安全”的后方。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军事体系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杜鲁门”号航母在中东的部署期间屡遭事故,战机坠海、误击友军等事件频发,最终因系统性损坏被迫提前撤离。这类问题并非孤立事件,美国海军近年来因舰艇维护问题,导致大量舰船无法及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福特级航母因设计变更和供应链问题一再推迟,造价飙升至130亿美元以上。赫格塞思的“威慑失败论”看似是一种强硬表态,但实际上却掩盖了美军在西太平洋逐渐失去控制的现实。
稀土“命门”卡住美军咽喉
赫格塞思关于美国军事准备的言论虽然令人感到震撼,但实际上,美军面临着一个致命的战略短板——稀土供应链的问题。美国80%的稀土资源都依赖中国进口,剩余的15%则通过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间接获得,最终发现依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美国最先进的F-35战斗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隐身涂层中的钇元素使战机能在雷达上消失,而发动机叶片中的钆元素则能抵抗1500度高温。此外,核潜艇的制造更为依赖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4.2吨稀土,其中声呐系统使用的铒元素可以精准捕捉海底的动静,而推进系统则依赖稀土永磁体来实现静音潜航。
中国早已看透这一点,2025年4月起,中国将对钐、钆、铽、镝等七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的核心。中国不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还将管制延伸到含有稀土成分的制成品,甚至包括稀土分离技术。这意味着,即使美国找到替代矿源,也无法绕过中国在稀土精炼方面的垄断地位——全球唯一能大规模加工重稀土的矿山位于巴西,但矿石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
美国的MP Materials公司曾习惯将开采的稀土精矿三分之二运往中国加工,制成磁体后再以高价返销,如今这一产业链已被断裂,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因此受到影响。面对这一困境,美国试图通过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来建立替代供应链,但进展缓慢。尽管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努力建设稀土精炼厂,但其依赖的技术仍需中国支持。欧盟计划在2025年实现电池自给,但核心材料仍需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精炼产品。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矿虽然获得建设许可,但尚未获得实质性融资,短期内无法填补供给缺口。正如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专家所言,稀土管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武器库中的一项重要利器,美国“关税换稀土”的企图彻底失败。
中国反制组合拳让美国骑虎难下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精准,而且十分有力。除了稀土管制之外,中国还在药品、半导体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手段。美国对中国依赖的药品原料极为严重,95%的布洛芬、91%的氢羟肾上腺皮质素和70%的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表明,美国市场40%以上的青霉素和肝素原料药同样依赖中国供应。
尽管美国在2025年将药品列入关税豁免清单,但中国通过收紧出口许可、打击走私等手段,依然让美国的药品行业感受到了压力。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的突破同样令美国措手不及。尽管美国加大了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出口限制,但中国已经推出了具备高端AI计算能力的芯片,能够替代英伟达的算力芯片。此外,中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动摇美国电动车产业的成本竞争力。据测算,中国的稀土管制可能使美国电动车电池成本增加5?%,从而削弱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技术和规则的双重进攻,让美国在与中国的关税战中陷入被动。美国不仅无法通过加税压制中国出口,反而不得不向中国妥协,以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最令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精准的管控策略不仅保障了民用领域的合理供给,还能够随时切断美国军工产业链的供应。正如中国商务部所言,稀土管制是国家安全与防扩散的“战略底线”,绝不能作为简单的贸易筹码。
结语
赫格塞思的“威慑失败论”,本质上反映了美国霸权的衰退。当军事恐吓与技术封锁碰壁,当关税大棒与资源反制对峙时,美国将最终明白: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脱钩”的冒险都只会让自己深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