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军贸活动中,东南亚强国印度尼西亚,无疑是个“戏挺足”的国家。想必许多人都知道,就在短短几天前,该国官方一度宣称“考虑引进中国歼-10战斗机”,这与此前歼-10CE在印巴“5·7空战”中的优异表现密不可分。但很快就有敏感之人指出,印尼方面或是在造势,试图以这种方式为此前同法国签订的价值81亿美元的“阵风”战机购买合同进行压价,即所谓的“考虑引进歼-10”只是印尼人用于压价的一个筹码。
印尼同土耳其签订协议
而很快,事情就有了新的进展,印尼居然一转身就与土耳其签订了一份协议。按照土耳其媒体的披露,具体到内容来看,印尼将以不低于10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48架土耳其自行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可汗”,土耳其应按照约定,在2030年前向印尼交付首批“可汗”,全部的交付工作要在2034年前完成。不仅是战机成品,印尼还将获得来自土耳其的部分技术转让。
土耳其国产五代机“可汗”原型机
于是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不论怎么看,“可汗”这款尚未完成全部研制工作的“半吊子产品”,都不可能让印尼实现快速拿货,合同价格也高达2亿多美元每架,印尼人这是在想不开什么呢?直接买现成的中国歼-35隐身战机不好吗?其实吧,事情还真没那么简单。
已走完全部研发流程的歼-35
不难发现,印度尼西亚在寻求隐身战机一事上的心气是很高的,从此前加入韩国KF-21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到如今要求获得来自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技术转让。这些都说明,印尼政府和军方想要的东西绝不只是隐身战机成品,而是希望掌握一些实打实的高端航空工业技术。而对于已经走完全部研发流程的歼-35,其自然兴趣缺缺。
印尼曾参与研发韩国KF-21战斗机的工作
这倒不是说中国一定不会在未来对外出口歼-35时,向卖家提供一些较为敏感的核心技术,而是我们所认为的核心技术,恐怕依旧难以为印尼方面所满足。毕竟,唯有实际参与到一款战机的研发过程之中,才能真正明白一些设计开发的初始理念,即“为何要在这些地方运用这样的设计和技术”。而在开发过程中,相关产品经过了怎样的调整、修改和演变,一些修改为何是成功的,另一些尝试则为何是失败的;成功之处究竟成功在哪里,失败之处究竟又错在了哪里……
韩国KF-21战斗机原型机
这些在研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深层的细节性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经验、教训和成果,大概才是印尼最想获得和掌握的东西。但平心而论,这基本已不再局限于核心技术的层面,而是不折不扣的“关键要害技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其都不可能轻易地向他国提供这些,即便他国肯花大价钱来买,前者都不一定肯卖。
“可汗”的试飞进度很有限
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何能让印尼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型战机,都是诸如韩国KF-21和土耳其“可汗”这样的尚未完成全部研发流程的型号。因为只有在战机尚未完全成型的阶段参与进去,印尼才有可能获得更多且更为深层的核心技术,这就是其内心中的“如意小算盘”。
“可汗”的研发前景并不很乐观
至于说土耳其在“可汗”隐身战机的研发进度方面,能否实现协议中提到的“在2030年前向印尼交付首批‘可汗’,以及在2034年前完成全部的交付工作”,现在看来恐怕并不是很乐观。毕竟时至今日,“可汗”也不过是刚刚进入原型机试飞阶段,实际升空的次数还只有个位数,再加上该机的诸多关键配套设备和技术,基本都依赖于所进口的美西方国家零部件,只要后者稍微来一下断供,就有可能让“可汗”的研制和生产工作瞬间陷入困境。印尼的这100亿美元资金,不知道是否会就此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