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央视新闻报道,约旦武装部队媒体事务主管穆斯塔法・哈亚里称,约旦明确避免卷入伊朗与以色列冲突,这一表态凸显了以伊紧张关系。以色列与伊朗,两国既不接壤,也不存在领土争端,却深陷敌对的泥沼,缘由错综复杂。
编辑
以色列(资料图)
回溯历史,两国关系并非向来如此。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与伊朗巴列维王朝曾维持良好合作。彼时,二者皆为美国盟友,且在中东地区面临相似地缘政治压力,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来自苏联与激进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以色列还借助伊朗与伊拉克漫长边界,助力伊拉克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伊朗境内的犹太人也未遭受不公正对待,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有着诸多共同利益。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为双方关系的转折点。新政权秉持“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理念,将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巴列维王朝视作“大撒旦”。霍梅尼宣称“必须消灭以色列”,伊朗革命宣传机构强烈谴责以色列。不过,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出于各自利益考量,双方仍有务实合作。以色列暗地支持伊朗以削弱伊拉克,减轻阿以冲突压力;伊朗则借此摆脱孤立,获取军事武器。但伊朗在地区“输出革命”,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等反以力量,双方矛盾开始滋生。
以色列(资料图)
宗教差异是双方敌对的深层原因。以色列以犹太教为主,伊朗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犹太教与伊斯兰教虽有同源之处,但在诸多教义、仪式及信仰实践上存在显著分歧。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其归属问题成为双方矛盾焦点。以色列掌控耶路撒冷,而伊朗等伊斯兰国家认为应夺回圣地,宗教情感与民族诉求交织,加剧了双方对立。
地缘政治博弈也是关键因素。伊朗试图通过支持地区内反以力量,如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构建“抵抗轴心”,拓展自身影响力。以色列则全力打破这一包围,巩固自身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叙利亚内战期间,伊朗加强在叙军事存在,以色列频繁空袭叙境内疑似伊朗军事目标,双方在地区事务中的角逐愈发激烈。
伊朗核问题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事实上的核国家,对伊朗核开发极为警惕。伊朗核能力若突破,将打破以色列核垄断,对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围绕伊核危机与伊核协议,双方展开多轮博弈。以色列施压美国阻止伊核协议谈判,甚至推动军事打击;伊朗则力求通过协议保留核能力、摆脱制裁,实现自身发展。
以色列(资料图)
美国因素在以伊敌对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长期以来是以色列坚定盟友,为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驱动下,借以色列制衡伊朗。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军事威慑等手段,以色列积极配合,使以伊矛盾不断升级,且因美国介入变得更为复杂。
当前,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对中东地区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也给国际政治格局与大国关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社会持续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与外交途径化解争端。唯有如此,中东地区方能摆脱冲突阴霾,迈向和平与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