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尚书”,即为上古之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对应的是虞夏商周四朝,就是说周朝人认为夏朝之前还有虞朝。
其中,虞书第一篇叫“尧典”,里面有一个千古谜团,即:帝尧指派“分至四神”时,春秋冬三神都有居住的具体地点,但唯独夏至没有。
尧典记载:帝尧敬授民时,派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官员分驻东南西北,其中东方是“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西方是“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北方是“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但南方却只有“申命羲叔,宅南交”,没有“曰某某地名”,这是为何?
对此,东汉郑玄认为“夏不言‘曰明都’三字,摩灭也”,就是竹简上的文字被磨灭了,实际上是有“曰明都”。如今,有些尚书文本中说“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就源自于此。但问题是,尚书夏至缺少的地名,真的是被“磨灭”了,还是另有玄机?对此,史前考古给出答案。
展开之前,先给出问题的答案,就是郑玄搞错了,夏至之神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居所,所以尚书故意不写“曰某某地名”!
1987年,在“颛顼故里”的河南濮阳,考古发现6500年前的“西水坡遗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西水坡龙虎大墓”。
西水坡龙湖大墓的主墓,布置的是28星宿图和北斗图,28星宿分成四份,每份由一个神灵代表,就是所谓“四灵”,即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墓主位于青龙白虎之间,头朝正南,脚底是北斗星图。分至四神代表四时,主墓东西北三个方向有三具年轻尸骨,代表的是春分、秋分、冬至之神。
问题是:墓主为何如此布局?原因很简单,这是墓主想要飞升天国,而所谓“北方象地、南方象天”,天国在南方。
以龙虎大墓主墓为核心,沿子午线向南,彼此间隔约25米,还分布着三座古墓。其中,第二座古墓中有蚌塑神兽,代表墓主乘坐神兽升天,第三座是天国场景。因此,前三座古墓其实是“飞天图”,犹如汉代盖在棺椁上的“非衣”(又称飞衣),只不过是立体形式表达,后世变成了图画形式表达。
谈到这里,又有了新问题:为何会出现第四座古墓?原因很简单,第四座古墓安排的是夏至之神。上文谈到,主墓中东西北埋葬有春分秋分冬至之神,按照正常逻辑夏至之神应被葬于墓主南方。但这样一来就有大问题,墓主想要飞升天国,夏至之神葬于主墓南方,岂不挡住了墓主飞升?飞升之大事,肯定不能半点阻碍。
因此,夏至之神肯定不能葬于主墓,那么就只能在墓主“升天图”之外,另找正南之地埋葬。既然不是固定之地,需要视具体环境决定,那么夏至之神自然没有具体地点,于是尚书中只有“申命羲叔,宅南交”而没有“曰某某地名”。
从西水坡龙虎大墓来看,的确可以解释本文疑问,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西水坡遗址毕竟距今6500年,而帝尧距今4100年左右,两者相差2400余年,因此就有必要考证西水坡给出的答案可不可信。答案当然是可信的,比如可以看以下三点:
首先,西水坡龙虎大墓,其实是一幅立体的“升天图”,而这种文化一脉相承,只不过变成平面的了,比如古代有“非衣”文化,如今在中国不少地方还存在。除此之外,史书上说颛顼或黄帝成龙飞升,显然也与此相关。
其次,西水坡龙虎主墓,里面青龙白虎加北斗图,说明当时已将28星宿划分为“四灵”,这一场景在春秋战国时的曾侯乙墓中再现,曾侯乙墓中有一个漆绘木箱,上面描绘的图景与龙虎主墓一样,说明这种文化一脉相承了下来。
其三,西水坡遗址时代,南方代表的夏至是天国所在,地位自然非常崇高。而尚书对二分而知的描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唯独谈到夏至时说“敬致”,就是“平秩南讹,敬致”。同时,被普遍认可尧都的陶寺遗址中,出土的圭尺上特别标注了“夏至”刻度。
据此可见,西水坡文化没有断绝,而是基本传承了下来。既然如此,那么就有理由相信尚书不记载夏至之神的居所,是源自西水坡文化。
综上,尚书尧典中没有记载夏至之神居所,根本原因不是郑玄所说的“磨灭”,而是天国在南方,夏至之神不能挡住飞升之路,故而需要因地制宜,不好给予具体地点。
最后,过去百年中外很多学者质疑中国历史,但从夏至之神居所、对夏至的“敬致”、西水坡龙虎大墓和曾侯乙墓漆绘木箱、飞升天国的文化传统等来看,中国古史其实是可信的,很多真相就在书中,但可惜的是,很多学者却缺少发现真相的眼光和能力,于是“鲁莽”的胡乱质疑一通。
参考资料:《尚书》、《冯时:文明以止》等
上一篇:原创 开心一刻:一位姑娘外出办事,突然内急,便走到一个厕所门前……
下一篇:胡塞武装:将对一切参与针对伊朗军事行动国家进行打击 如果美国对伊朗发动攻击,该组织将袭击红海海域的美国军舰和船只。(央视新闻)#胡塞威胁恢复在红海打击美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