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湖南长沙等地陆续阳光“露脸”,不过从全省来看,雨水过程仍未结束,不可掉以轻心。湖南省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湘西北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累计雨量70~120毫米,局地150~200毫米,落区与前期部分重叠,致灾风险较高。6月27日至28日降雨减弱,过程趋于结束,但湘西局地仍有大到暴雨。需重点防范强降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暴雨积涝和澧水、沅水中游部分河道水位上涨及流域洪涝等风险。
这场雨水过程的强度如何?
据湖南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专家谢益军介绍,6月18日以来的强降雨过程已达“特强”等级,截至6月25日08时,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已持续7天,平均暴雨量88毫米,日均暴雨笼罩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综合强度指数在1961年以来120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排序第8位”。
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强的降雨?
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红武解释,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从大气环流来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对稳定。在6月18至23日,副高稳定盘踞在湖南南部,导致主要雨区位于副高边缘的湖南北部及西部地区。6月23至24日随着副高撤退,雨带逐渐南压,降水出现“面弱点强”的特征,比如攸县出现单点特大暴雨。6月25日之后,副高进一步加强北抬,雨带再次推至湘西北地区,导致湘西北累计雨量大。
二是高能高湿环境孕育了极端暴雨。在过程之前,湖南北部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水汽含量达到极端。在西南低涡和弱冷空气配合下,冷暖空气交汇剧烈,造成18日湘西北多地出现破极值的极端暴雨。
三是地形作用显著。湘西北地区(各破极值地区),基本位于从第二阶到第三阶地形的过渡地带。这一位置常产生“山脉迎风坡”效应、“狭管效应”等,均有利于水汽的聚集抬升,增加了降雨的强度和量级,极易形成极端暴雨。
气象部门做了哪些预报预警服务?
过程以来,湖南气象部门启动631预报预警叫应服务,省级发布暴雨预警15期、《631简讯》28期。市县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12379)面向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信号332期110.18万人次,开展叫应1403人次;面向公众发布靶向预警短信973期1328.28万人次、靶向霸屏信息19期7.87万人次。
有哪些气象建议?
一是今明两天湘西北强降雨区与6月18日至20日落区部分重叠,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致灾风险较高。需重点防范强降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暴雨积涝等次生灾害风险,警惕上游来水和本地降水叠加造成的澧水、沅水中游部分河道水位上涨及流域洪涝风险。
二是防范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安全、户外设施的影响。
三是强降雨区提前疏通沟渠、降低田间水位,防范淹涝灾害风险。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