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全国二卷阅读Ⅱ的材料,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语文试卷再次选用这类文本,合乎中学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学作品阅读与讲授的一贯重视。
试题五:全国二卷阅读Ⅱ
(二)阅读Ⅱ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节选)[注]
吴敬梓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花坛酒社,都没有那些才俊之人;礼乐文章,也不见那些贤人讲究。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论豪侠,不过有余的就会奢华,不足的就见萧索。凭你有李杜的文章,颜曾的品行,却是也没有一个人来问你。所以那些大户人家,冠昏丧祭,乡绅堂里,坐着几个席头,无非讲的是些升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那知市井中间,又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祖代是三牌楼卖菜的,到他父亲手里穷了,把菜园都卖掉了。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后来父亲死了,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关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那庵临着乌龙潭,正是初夏的天气,一潭簇新的荷叶,亭亭浮在水上。这庵里曲曲折折,也有许多亭榭,那些游人都进来顽耍。王太走将进来,各处转了一会,走到柳阴树下,一个石台,两边四条石凳,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一个穿宝蓝的道:“我们这位马先生前日在扬州盐台那里,下的是一百一十两的彩,他前后共赢了二千多银子。”【写妙意庵之清新景色,正为烘托大老官之庸俗谈吐。】一个穿玉色的少年道:“我们这马先生是天下的大国手,只有这卞先生受两子还可以敌得来。只是我们要学到卞先生的地步,也就着实费力了。”王太就挨着身子上前去偷看。小厮们看见他穿的褴褛,推推搡搡,不许他上前。底下坐的主人道:“你这样一个人,也晓得看棋?”王太道:“我也略晓得些。”撑着看了一会,嘻嘻的笑。
那姓马的道:“你这人会笑,难道下得过我们?”王太道:“也勉强将就。”主人道:“你是何等之人,好同马先生下棋!”姓卞的道:“他既大胆,就叫他出个丑何妨!才晓得我们老爷们下棋,【姓卞的所说“我们老爷们”即姓马的所说“我们”。“我们”虽含蓄,却已将两种身份划清;只因王太不买账,姓卞的方说清“我们老爷们”。】不是他插得嘴的!”王太也不推辞,摆起子来,就请那姓马的动着。旁边人都觉得好笑。那姓马的同他下了几着,觉得他出手不同。下了半盘,站起身来道:“我这棋输了半子了。”那些人都不晓得。姓卞的道:“论这局面,却是马先生略负了些。”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一个是做裁缝的。这人姓荆,名元,五十多岁,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们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就不和他亲热。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养了五个儿子,最长的四十多岁,小儿子也有二十多岁。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园却有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几间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荆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城西不比你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元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
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见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看官!难道自今以后,就没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但是,他不曾在朝廷这一番旌扬之列,我也就不说了。毕竟怎的旌扬,且听下回分解。
(有删节)
[注]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所写“四客”分别是:无业者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裁缝荆元,四人技艺分别对应书、棋、画、琴。这里节选其二。
9.王太下棋部分,方括号中的文字是评论者插入的评点,或点出写法之妙,或揭示人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观棋众人”与“王太的笑”两个方面,各找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6分)
题目选择了王太下棋这个部分作为评点对象,因为这个部分有场景、有人物、有动作、有言语,情节集中而且有趣,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可供评点的“点”也较多。
为了让考生易于把握,文本中特意 插入了《儒林外史》研究专家陈美林先生的两处评点作为样例。
此题乃以评点形式考学生,选择了《儒林外史》一节文字,强调评点这一民族传统形式在今日仍然有意义。
2021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布了首批向全国推荐的40种经典古籍及其179个优秀整理版本。公示的6种共25个不同版本的古典小说中,仅有《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批评水浒传》《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和《陈批儒林外史》四部是批评本。
前三种皆为明清人力作, 《儒林外史》批评本,则是当代“儒林”研究权威、南京师大资深教授陈美林先生的成果。
《陈批儒林外史》
《陈批》一书既是适合面向大众的中国古典小说普及读本,也是中国传统小说评点形式的现代赓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典小说研究体系的典范之作。《陈批》底本选择准确,校勘精善,尤其适合面向学生群体和一般民众的普及传播。
《陈批儒林外史》
本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运用传统的评点形式研究古代小说的首次尝试,由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读法”,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新的途径。该书注释详于明清学制官制、婚丧礼仪、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与小说正文浑然一体,使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名著涵容的文化信息更为丰富,更为密集。
《独断与考索:<儒林外史>研究》
既有资料翔实的考证文字,又有细致入微的作品剖析,从而纠正了前人研究成果的一些失误,而其评论多发前人所未发,真正做到了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的有机结合。
《三读集:读稗读曲读诗文》
陈美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六十年,现精选近五十篇相关论文(吴敬梓和《儒林外史》专题除外)结集,依类分为三编。“读稗”,以小说论,有对《水浒传》《宋元春秋》《金瓶梅》、《后西游》、《西湖二集》、《西湖佳话》、《剪灯新话》《红楼梦》、《歧路灯》、《阅微草堂笔记》《镜花缘》等名著的评析。“读曲”,以戏曲言,除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有所概述外,对诸宫调、元杂剧(包括散曲)、明清传奇中的名著如董、王《西厢》《玉簪记》《清忠谱》《桃花扇》《秣陵秋》等均有论述考证。“读诗”,以诗文而言,有对杜甫、张岱、程廷祚、陈古渔等作家作品的研究以及有关文学史、文化史的论述。这些论文资料翔实,考证严谨,言之成物,充分代表了作者博而专精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