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策划并发起了名为“蛛网行动”的军事打击。此次行动目标直指俄罗斯深处的五个重要机场,且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袭击方式。无论从作战方法的选择,还是袭击目标的战略意义来看,这一行动都极具深意。乌克兰的这次攻势显然是直接针对俄罗斯的远程航空兵力量展开的。尽管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具体的战果,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所产生的战略影响将逐步显现,并深远地影响未来局势的发展。
一、瞄准俄罗斯的战略核打击利器
俄罗斯的大国竞争力与威慑力,长期以来都依赖于其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陆基洲际导弹、战略核潜艇以及远程航空兵。经过多年发展与改革,俄罗斯依旧保持着一支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远程航空兵部队。这支部队包括两个重型轰炸机航空兵师、一个空中加油机团、一个预警机团,以及一个专门的训练中心,并拥有两个远程运输航空兵师。
这些部队构成了俄罗斯远程航空兵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其中的近卫重型轰炸航空兵第22师,该师下辖四个轰炸机团,其中包括在恩格斯基地(也称6950)驻扎的第121团,装备了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第184团,装备了图95MC轰炸机。另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驻扎在沙伊科夫卡基地(6951),包括装备图22M3的第52团。然而,由于此前乌克兰军队多次袭击恩格斯基地,一部分兵力已被转移至奥列纳亚基地。该基地也正是“蛛网行动”袭击的重点目标之一。奥列纳亚基地距离乌克兰边境超过1800公里,距离芬兰仅150公里,距离挪威不到200公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这些战略轰炸机部队外,俄罗斯的近卫重型轰炸航空兵第326师同样是一个重量级力量。该师下辖的四个轰炸机团中,包括驻扎在阿穆尔州乌克兰卡基地的第182团与第79团,装备了25架图95MS轰炸机。值得一提的是,在乌克兰军方的攻击过程中,由于当地群众的干预,这两个团并未受到严重影响。而第326师的第200团,装备图22M3的轰炸机,驻扎在别拉亚基地(6953),这座基地遭到了相当严重的打击。
除了这些轰炸机部队,俄罗斯的远程航空兵还包括第203加油机团,配备伊尔-78空中加油机,驻扎在梁赞州的佳吉利沃基地。这个基地也是俄罗斯远程航空兵飞行员的培训基地。此外,伊万诺沃基地驻有运输航空兵第12师,第81运输团,装备大量伊尔76MD飞机。虽然这些基地在袭击中未遭受重大损失,但它们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显然,乌克兰这次袭击的目标不仅是俄罗斯的远程轰炸机部队,还包括那些支撑远程作战能力的后勤与训练基地。
二、潜藏的深远战略意图
尽管此次乌克兰成功展示了其能够对俄罗斯纵深进行打击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袭击事件与俄乌前线的攻防态势并无直接关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蛛网行动”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造成了直接冲击,动摇了其大国地位。实际上,俄罗斯的远程航空兵不仅承担着核威慑任务,还承担着常规精确打击与战略巡航任务。在冷战后,俄罗斯的远程航空兵曾在叙利亚战场上大规模运用,2015年11月,从恩格斯基地起飞的六架图95轰炸机和五架图160轰炸机,以及从沙伊科夫卡基地和别拉亚基地起飞的14架图22轰炸机,成功对叙利亚境内的恐怖分子和反政府军进行精准打击。这一事件成为俄罗斯空天军最大规模的实战应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美俄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核力量一直心照不宣,并早有“默契”。主要核打击平台,如图95轰炸机,通常会暴露在外,便于卫星追踪与核反击预警。这种安排使得双方在平时避免对这些战略资源进行冒险性攻击,以免引发无法预料的核冲突。因此,即便是美国,也对这些战略资产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避免误伤或误击。
那么,乌克兰为什么要冒险直接攻击这些具有战略威慑力的资源呢?其中的动机可能有两个层面。首先,乌克兰显然希望通过这种行动增加未来谈判中的筹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与军事优势。其次,这也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直强调的立场——他不仅仅是在为乌克兰自身而战,而是在为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安全与和平而战。这种姿态不仅能够彰显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也能够向全球展示其削弱俄罗斯大国威慑的决心。
此外,削弱俄罗斯的全球影响力,确实是许多国家的愿望,但一直难以付诸实践。泽连斯基显然希望借助这一历史性行动,打击亲俄势力的利益,同时也获得反俄阵营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乌克兰不惜花费18个月精心策划,并远赴西伯利亚,炸毁这些俄罗斯远程航空兵基地的原因。
(文中图片引用自网络)
这里是兵兵有理李波,名为点兵,实为论理。
欢迎关注我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