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21岁大学生张玉玺失联40多天后,妈妈周某争取到和儿子聊天机会。一分钟多的聊天,儿子哭诉:“求您了,这些钱不用你赔付,你自己好好活着,别救我了!”
此前,柬埔寨波贝新城园区有人多次和妈妈联系,称,自己公司是正规公司,小孩子自己傻被人骗过来贩卖了,若非我们救出孩子,他早已生死不明,要求张玉玺妈妈打款20万,才能放人。若不付钱,就让孩子工作还债。
妈妈察觉孩子被监听,急喊“交了钱你也回不来”。目前因赎金问题,母子联系再次中断。
母亲周女士攥着卖房换来的10万元,听着儿子被监听的哭求,陷入交赎金可能人财两空、不交则孩子生死未卜的绝境。
该新闻曝出后,不少网友追问:“反诈宣传搞了几年,网上案例一搜一大把,为什么还有大学生会上当受骗?”确实值得深思。
原因可能有多种。现在的大学生不少有打暑期工的,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有的是为了帮衬补贴家里。周女士需要卖房才能凑够10多万赎金,说明其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张玉玺打暑期工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
可惜或轻信了熟人或黑中介的介绍,放松了警惕。
一方面是铺天盖地的反诈骗宣传教育没有多大效果,一方面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了解人心的险恶。
其二是价值观迷失,逆袭叙事吞噬了人的理性。
张某收(另一起缅甸绑架案受害者)的遭遇极具代表性:张某收被高薪职业诱惑,轻信出国背贷款100万,可以到手三四十万。
谁都希望工作事少钱多离家近,可是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可持续。就算有也早就挤满了求职者,哪有有普通大学生的机会。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边上有陷阱。
当“捞快钱”成为部分年轻人的信仰,教育在劳动价值观上的缺位就难辞其咎。而诈骗分析就精准地抓住了部分年轻人的这种心理。
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本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受骗者,我们高校需要重新弥补短板,让类似的遭遇不再发生。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思政课不能空对空,要引导大学生分析社会现象,针对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等思潮,要分析其偶然性,弘扬脚踏实地,劳动创造财富等主流价值观,这样,大学生们才能本能对诈骗行为产生怀疑。
高校需将反诈宣传,升级为反诈培训,“跨国危机模拟课”,联合警方还原绑架话术(如柬埔寨园区“正规公司”话术),训练学生辨识能力,避免被忽悠。
写在最后
张玉玺的哭声,是敲给高校的教育警钟。在我们为张玉玺们被骗到诈骗园区感到困惑,为失联大学生家属卖房筹赎金”唏嘘时,更该看清:真正的高等教育,是教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识别哪是机会,哪是陷阱,在陷阱边缘站稳脚跟。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