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说,中国在新能源车这件事上是不是押错宝了?你看全球好多车企都在调整方向,奥迪、奔驰这些牌子,都放慢了全面搞电动车的脚步。欧美那边甚至有人说电动车不行了。
可偏偏这时候,中国的新能源车还在往前冲,2025 年上半年产销量比去年涨了 40% 还多,路上跑的车里,四成多都是新能源的。一边退一边进,差距这么明显,也难怪大家会讨论中国这么选到底对不对。
其实欧美车企放慢脚步,不是说电动车不好,更多是根据实际情况做的调整。2024 年欧洲纯电动车销量就降了 1.3%,美国那边更麻烦,每 30 辆电动车才配一个公共充电桩,充电太不方便。
加上电池成本一直下不来,想买的人自然就少了。而且现在燃油车还是这些车企赚钱的大头,就说奥迪,2024 年利润降了四成,可燃油车业务带来的现金,还是能撑着公司运转。所以他们想让燃油车和电动车暂时一起卖,既能等技术再进步点、充电设施再完善点,也能避免一下子转得太急,把公司财务搞垮了。
中国这边情况不一样,新能源车已经形成了政策、市场、技术互相帮忙的好势头。政策上,国家一直挺给力,买车有补贴,交税有优惠,有些地方上牌照都方便。
2024 年搞的以旧换新,就有六百多万辆老车换成了新能源车。市场方面,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从电池原料到整车生产,各个环节配合得特别好。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了六成多份额,量大了成本就下来了,中国新能源车比欧美那边便宜 15% 到 20%。技术上也有不少突破,2025 年比亚迪搞出了超充技术,充电速度特别快,宁德时代的电池更厉害,华为还推出了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方案,这些都让中国新能源车更有竞争力。
中国坚持发展新能源车,不光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 “双碳” 目标,更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考虑。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了 128.4 万辆,比前年涨了 6.7%,在全球市场占了七成多份额,这说明咱们在这个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能和智能电网、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结合起来,慢慢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国家能源局计划到 2027 年建十万台大功率充电桩,有些企业已经做出了一分钟能充够跑一百公里的超充设备,这些技术会让交通领域用的能源变得更环保。
现在全球车企调整策略,其实就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小波动。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有技术创新,还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根本不是押错宝了,反而因为布局早,已经走在了前面。以后充电更方便了,电池成本更低了,智能驾驶更成熟了,新能源车的优势会更明显。中国选的这条路,既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也考虑到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显然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