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作为市民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不但方便市民的生活,也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流动“风景线”。随着使用量不断增加,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出现,其中垃圾问题尤为突出——奶茶杯、塑料袋、废纸等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车筐内,让共享单车沦为“移动垃圾桶”。
近日,记者针对这一现象,先后前往地铁站、商圈、景区、居民小区等区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不少点位存在车筐里有垃圾的情况,不少市民扫码选车时会特意避开,“本来骑车是图方便,看到车筐里全是垃圾,一下子就没心情了。”市民李女士说。多数受访市民认为,维护共享单车整洁不仅需要运营方加强管理,更需要使用者提升文明意识,共同守护出行环境。
约两成共享单车车筐沦为“垃圾桶”
9月7日,记者在省体育馆地铁站C口附近看到,路边停放着百余辆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走近观察时,发现不少车辆的车筐内留有垃圾——有的车筐里躺着喝完的奶茶杯;有的车筐内塞着揉成团的废纸和塑料袋;还有的车筐里夹杂着食品包装纸,上面还沾着碎屑……
正在扫码用车的市民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上下班都要骑共享单车,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车筐带垃圾的情况,“尤其是刚下完雨,不少人用纸巾擦车座、擦车把,擦完后随手就扔在车筐里。还有人买了早餐边走边吃,吃完的包装袋也直接丢进去。”朱先生说,遇到这种情况,他通常会换一辆车,“有运维人员负责清理,但清理的速度赶不上乱扔的速度。”
9月7日-8日,记者陆续走访了金牛万达广场、宽窄巷子东广场、新华大道三槐树路某小区外等多个点位,并对部分区域的共享单车车筐垃圾情况进行统计。其中,金牛万达广场南侧,102辆共享单车中21辆存在车筐垃圾;省体育馆地铁站C口附近,110辆共享单车中22辆存在车筐垃圾;宽窄巷子东广场附近,98辆共享单车中19辆存在车筐垃圾;新华大道三槐树路某小区外,100辆共享单车中20辆存在车筐垃圾。综合来看,走访区域内存在车筐垃圾的共享单车比例约为20%。
地铁站周边是高发区域 雨后常是高发时段
共享单车车筐垃圾问题为何反复出现?记者就此采访了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和运营企业。9月8日下午,在一环路北三段的共享单车停放点,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车辆、清理垃圾的运维人员张师傅。“下雨后和早晚高峰,车筐垃圾是最多的。”张师傅说,雨停之后,不少市民用纸巾擦车座、擦车筐,随手就把废纸留在里面;早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高峰,很多人会把吃完的豆浆杯、包子袋、鸡蛋壳等,也直接扔在车筐里。“有些食物包装袋里还残留汤水,洒在车筐里黏糊糊的,清理起来特别麻烦,而且会招虫子,其他用户看到也不愿意用。”张师傅无奈地表示,他们每次巡查都会清理,但垃圾总是反复出现,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
某共享单车企业运维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区域来看,人流量大的地铁站、公交站周边是车筐垃圾高发地,尤其是早高峰结束后的9点左右,“很多乘客在站点换乘,赶时间的情况下,就把早餐垃圾随手丢进车筐。”其次,商圈、景区附近,市民逛街、游玩时产生的饮料瓶、零食包装等,也容易被丢弃在车筐内。从垃圾类型来看,主要以废纸、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小件垃圾为主,“虽然也在清理,但清理频率跟不上丢弃频率,导致问题反复存在。”
企业强化运维清理 清理维护人人有责
不同于地面垃圾由环卫工人负责,共享单车具有流动性,车筐垃圾的清理维护主要由运营企业在负责。如何减少车筐垃圾?记者从共享单车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管理。
据共享单车企业运维负责人介绍,企业的日常运维中,会有计划地针对车筐垃圾进行清理:“一是调度司机在卸车时,会检查车辆,对车筐内的垃圾、小广告进行清理,确保车辆保持整洁;二是摆车运维员在维护停放秩序的同时,也会同步检查车筐,发现垃圾立即清理。”除了固定环节,运维人员还会在各自负责的辖区内开展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尽量缩短垃圾在车筐内的留存时间。
“但仅靠企业单方面清理,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该负责人坦言,车筐垃圾的产生与用户文明意识直接相关,即便企业加大清理力度,仍有部分用户随意丢弃,导致问题反复。为此,企业一方面会持续加大巡查和清理频次,提升运维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明骑行宣传。就在上个月,三家知名共享单车企业还联合开展了公益宣传活动,在地铁站、商圈等点位张贴海报,并通过App推送提示,向市民发出倡议:文明骑行守交规、入框停放守秩序、分色摆放促整洁、随手清理护车容。
“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资源,需要大家共同爱护。”该负责人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多一份文明意识,不随意丢弃垃圾,看到车筐内有少量垃圾时,也能顺手清理,“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城市的便民工具,而非‘移动垃圾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图 杨甦 张伟进 陈恬 责任编辑 蔺虹豆 编辑 黄一可 审核 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