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夏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今年A股和港股的表现不俗,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又再次升温,而且他们知行合一,也在持续买入。那么,外资为何看好中国资产?今天小夏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先看看市场氛围。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密集发声,对中国股市表达了乐观预期。他们普遍认为,当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都处在合理区间。
有人算了一笔账:A股和H股今年虽然涨得不少,但和过去几轮牛市相比,整体幅度并不算高。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分别在11倍和14倍左右,仍低于以往的高点。换句话说,中国资产仍然便宜。(中新社 20250904)
这份乐观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今年以来,境外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入态势,截至上半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的市值已经达到3.07万亿元。外资机构的研究员们也直言,随着经济复苏、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提升,这给了他们继续增配的底气。(中新社 20250904)
港股同样被外资看好。原因很简单,这里汇聚了大量优质的中国企业,同时又和国际市场深度接轨。对外资来说,港股不仅是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也是他们进行再平衡配置时的重点目标。尤其在港股市场中,那些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正成为他们重点关注的方向。虽然不少公司还处在高投入阶段,但在政策支持下,成长性被普遍看好。
当然,外资并不仅仅购买股票,他们同样通过ETF这种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的工具来布局中国资产。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巨头们在ETF上的动作非常频繁。巴克莱银行持有ETF的数量从2024年底的135只增加到200只,持有市值最高的是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达到11.9亿元。瑞银集团的步伐同样迅速,持仓ETF数量从去年底的57只飙升到141只,还新晋成为A股和港股多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法国巴黎银行也不甘落后,持有的ETF数量也在增加。(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从他们的配置偏好中,小夏发现一个共通点:外资很看重科技方向。无论是港股的互联网龙头,还是A股的科创类指数,外资都在用ETF进行集中布局。这和他们一贯的投资逻辑一致:寻找长期成长的产业,并通过工具化的方式实现高效配置。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外资要选择ETF?小夏觉得原因很直接。第一,ETF透明度高,能够精准跟踪指数表现,避免个股波动带来的风险。第二,ETF流动性好,尤其是在港股市场,ETF已经成为国际资金进出中国的重要桥梁。第三,ETF适合大资金操作,外资机构动辄数亿、数十亿的配置需求,正好可以通过ETF高效完成。
从资金流向来看,外资的兴趣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让外资有更多理由加仓中国。对他们来说,能否预见到一个市场长期稳健的发展,是配置的关键,而当前的中国资产,正好符合这种要求。
小夏觉得,这个趋势对我们普通投资者其实也有很大启发。既然连外资都在用ETF来布局中国资产,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来把握机会?
比如,港股市场中的科技板块,就是外资重点加仓的方向。这里不仅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龙头,还有创新药、半导体、新能源车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想参与港股科技的行情,可以关注港股通科技ETF(159101)。这只基金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份股是30家优质的港股科技龙头,七大科技巨头的权重超过六成,集中度高,纯度足,相当于一键锁定港股科技核心资产。更关键的是,这只指数的估值目前处在历史低位,性价比突出。
小夏认为,ETF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帮你锁定方向,又能让投资更高效透明。外资巨头已经通过ETF在加仓中国资产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同样可以用这样的工具去参与,把握住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机会。
风险提示:1.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3.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4.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5.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6.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7.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内塔尼亚胡为何还想“赌”一把?
下一篇:上汽奥迪新车为何不要四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