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会失败?韩信评价8个字,而郭嘉只评价1个字!
项羽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悲剧英雄”的代表,他的一生确实波澜壮阔,战功赫赫,但是最后的结局又确实不怎么好,被刘邦击败,自己也在乌江边上自刎,徒留一段历史叹息。
不过关于项羽的失败,历朝历代其实都充满了各种说法和评价,不同的人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给出的评价也都截然不同。
其中以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最为知名。
毕竟韩信既跟随过刘邦,也跟随过项羽,应该说对两个人的了解都是比较深的。
那么韩信是怎么评价项羽的失败呢?他只用了8个字:“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这八个字可以说非常精准了,所谓“匹夫之勇”,指的就是项羽这个人虽然力大无穷,战无不胜,不管是个人武力还是指挥作战的能力都是一流的。
但是无奈的是这个人太过于重视个人的能力,经常是冲锋在前,自己风头出尽,但是手下的人既不重视培养,也不给他们足够的奖励。
最后导致了他的军队只有他自己厉害,其他人都不行。
而“妇人之仁”,则指项羽这个人,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对人常常心慈手软。
比如鸿门宴,明明是杀死最大对手刘邦的好机会,但是项羽因为顾及到自身的名声,迟迟不肯动手,最终让刘邦获得了从他手下逃脱的机会,从而给项羽的失败埋下伏笔。
干大事的人,是不能有这样游移不定的态度的。
不过,韩信的评价又过了几百年,被另一个人的评价给推翻了。
这个人对于项羽的评价,可以说更加精准,而且也更加一针见血。
这个人就是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郭嘉在看人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在评价历史人物上更是如此。
而郭嘉给项羽失败结局的评价,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势”。
什么是“势”?那便是天下大势。
郭嘉曾经说过,在秦末的天下局势中,项羽建立的分封制,早已被时代抛弃,秦朝虽然法令严苛,但是也不失为建立起了一套有序的国家体系,终结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
而项羽想要开历史的倒车,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相反,刘邦在这个时期,代表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他建立起来的秩序,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
他吸取了秦朝的统治方式,但是又摒弃了那些秦朝相对残暴的法令,让当年全天下被秦朝压制的老百姓,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
所以,这才是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刘邦真的能力上比起项羽强到哪里,而是刘邦本身代表的就是先进的政治制度。
这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才是刘邦胜利的根基。
而刘邦能够掌握这些,跟他善于用人,总结历史经验,并且能够在合适的时期运用合适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军事才能上郭嘉远远不及韩信,但是从对人性的把握上,郭嘉胜韩信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