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快乐
2025 NATIONAL DAY
时间有自己的河床,文明留下它的层理。在这个适于回望的秋天,我们试图透过书页,去追寻一片土地的记忆。这些记忆,镌刻在古城断壁的纹理间,流淌于经济变革的浪潮里,隐匿在千年文字的偏旁中。
我们精选这10本著作,并非只为呈现知识的概要,更是为了邀您一同进行一场思想的远足。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让我们一起温故而知新。
01
遗产探秘 · 行走的文明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五)》
阮仪三 主编
阮仪三团队历经十年踏勘,深入50个古城、古镇、古村,用764张实景照片与43张测绘图,记录下中国民间建筑的原始风貌。本书不仅是建筑与规划师的实地考察报告,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遗产保护读本。透过这些即将消逝的历史空间,读者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保护工作的紧迫性。
《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
丁和 著/摄
摄影家丁和用二十余年,以镜头捕捉新疆丝路沿线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书中收录300余幅震撼影像,从楼兰到龟兹,从石窟到壁画,全景展现丝路文明的辉煌。这是一次穿越千年的视觉之旅,也是对新疆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
东方博观 主编,郝天真 莎萝蔓蛇 著
通过1000余幅航拍照片,展示20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涵盖古建筑、石窟、陵墓与遗址四大类。从良渚到避暑山庄,从佛光寺到云冈石窟,以空中视角再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建筑智慧与艺术成就。
02
文脉寻根 · 笔墨间的中国
《中国面孔》
翁淮南 著
从全球博物馆藏品中精选50张“中国面孔”,以“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三大主题,勾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每一张面孔背后,都是一段文明记忆,让我们从“小面孔”中读懂“大文明”。
《百字读中国》
一凡 著
仓颉造字,鬼神哭——汉字诞生便藏着文明的密码。以100个汉字为线索,从“龙”“华”到“仁”“义”,解读汉字背后的文化基因与哲学思想。每个字都是一个文明的入口,串联起万年汉字史与五千年文明路。
《上海六千年》
熊月之、葛剑雄、陈杰 等著
从考古、历史、艺术、文化、地理、科技、经济等不同领域切入,深度挖掘了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科创“五个中心”的历史底蕴,生动勾勒出上海跨越六千年的文明演进轨迹——从中华文明南北交融,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上海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开拓进取。这条绵延六千年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和平性、包容性的生动写照,在中国万年文化长卷与五千载文明星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03
经世之路 · 改革中的中国
《吴敬琏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吴敬琏 著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见证者吴敬琏,系统梳理了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深入分析法治市场经济与统制经济之间的博弈。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改革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经济学家的来信——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
李晓鹏 著
通过20个具象故事,从跨世纪工程到一盒鱼子酱,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优势与人文精神。书中融合“交易成本”“集体动员”等经济学概念,展现中国崛起的微观逻辑与人民力量。
04
文明溯源 · 史河中的中国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
[美] 顾立雅 著,于歆砚 译
这本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史最早、最权威的研究之一。阅读时会反复想到钱穆先生所言:“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在历史的交汇处,顾立雅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对另一个古老并且正在受伤的文明展现了真正的善意与理解。
《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美] 胡马云 著,董建中 译
以全球史视角重审明清中国,揭示其在全球化早期中的主动角色。从青花瓷的远销到儒家思想的西传,本书还原了中国如何塑造现代世界,又如何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复杂历程。
阅读,是穿越时空的旅行,
也是与文明的对话。
这个国庆,无论你选择走进古城的石板巷陌,还是回顾改革的激荡岁月,抑或探寻文明的起源密码,这10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理解中国的窗。愿你在书页之间,遇见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