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特朗普又变卦了
10月17日,老特在白宫接待小泽——这是小泽八个月内的第三次访美。
按理说,美乌关系此时应更为紧密,因为此前老特和小泽谈得很好,这次小泽来是敲定很多事情的,包括“老特到底给乌克兰多少枚战斧”
但是三个小时的会谈,无果而终。
1,乌克兰拒绝了俄乌美三方会谈。
2,老特的态度是:俄乌就地停火,俄罗斯退出乌东四洲,欧美联军进入四洲形成隔离带。
他认为这样俄乌双方都能成为胜利者。
至于战斧暂时不提供,等与普京深入交流后,如果俄罗斯还不同意他的方案,就会提供战斧给乌克兰。
这种“边谈边打、边控边演”的安排,很特朗普。
但问题随之而来——在俄乌战争中,美国显然已经“稳赚不赔”,为何特朗普却偏要叫停?
二、美国“稳赚不赔”的战争现实。
俄乌战争在地理上是欧洲的危机,但在经济学和地缘政治上,却是美国赢麻了。
第一,战争在欧洲打,美国坐山观虎斗。
俄乌冲突暴发以来,被摧毁的是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敖德萨的厂房,不是加州或得克萨斯的油田。
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德国制造业衰退,法国陷入通胀泥沼,欧盟经济裂痕加剧,美国却能趁势收割:高价向欧洲卖天然气、军火与金融资本。
第二,“美国出二手货,欧洲出真金白银,乌克兰出人命”对俄罗斯出能源、人民+对俄友好国家的金钱和人命。
自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立刻调整对乌援助政策——美国不再“白给”,而是把库存武器打包出售,由欧洲出钱买单。
大量陈旧装备得以“更新换代”,新式武器订单滚滚而来。
对华盛顿而言,这场战争简直是全球化版的库存清理与大挣利润。
第三,欧洲强者衰、俄国拖虚,美国地位稳固。
欧洲是美国长期的经济竞争者,俄罗斯是其地缘对手。俄乌鏖战削弱欧洲供应链、摧毁俄国财政,客观上让美国的美元霸权和北约影响力再度巩固。
敌弱友衰、唯我独尊——这是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实际格局。
(特朗普和马克龙公开拉扯26秒,有唇语专家读出秘密:老特表示自己将“伤害”马克龙,而马克龙则回应称:“拭目以待”)
三、“边打边谈”,时间对乌克兰有利。
战争久拖之下,乌克兰越战越强。
第一,俄乌互攻能源体系。
9月以来,俄军对乌能源设施袭击次数暴增至90次,多地陷入断电。与此同时,乌军也频频打击俄方油气设施,使俄罗斯本土民众面临“断油恐慌”。这场“能源互殴战”消耗巨大,迫使双方都难以继续大规模攻势。
第二,冬季逼近,战线僵持。
从哈尔科夫到赫尔松,近千公里的战线几乎固化。无人机在恶劣天气中失灵,炮火攻击效率降低。能推进的不再是前线士兵,而是外交、科技与筹资手腕。
第三,乌克兰导弹成为“新焦点”。
战斧导弹虽然精准,但数量有限、成本高昂。特朗普延迟提供的同时,也变相逼迫乌克兰发展自产导弹。如今,乌克兰导弹部队开始替代无人机成为主力,“自制烟花”让莫斯科夜空不再平静。
这一转变意味着:乌克兰逐步掌握影响战局的主动权——哪怕没有美国的直接援助。
四、布达佩斯会谈:“无解”的美俄交易
特朗普与普京拟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二次峰会,外界期待是否能出现“惊天反转”。
但从现实看,这场会谈注定难有实质成果。
原因很简单:美俄要的东西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想让俄罗斯让出地缘资源、削减军事压力,以便维持全球秩序;而普京希望美国承认“新领土事实”,并削弱乌克兰的军事能力。
二者目标相反,没有妥协空间。
如同2021年的阿拉斯加会谈,最终恐怕又将“不欢而散”。
此外,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借助欧洲的军工体系日益壮大,导弹、无人机、电子战能力同步提升。
拖得越久,俄方越被动;谈,也谈不出结果。
五、特朗普缘何急于调停?
美国在战争中利益稳固,为何特朗普反而想叫停?
1. “虚荣心”驱动:特朗普不能容忍自己不是舞台中心。
俄乌战争是当今最受全球关注的事件,自恋与自大狂老特想让世界看到——停火、和谈、转折,全是“特朗普风格的胜利外交”。
2. 为诺奖与历史地位铺路。
特朗普从年轻时就惯爱以“惊人之举”展示自己:从朝美首脑会晤到中东和解,再到如今调停俄乌,皆有“历史留名”的考量。若真能促成停火,诺贝尔和平奖获真能花落他手。
3. 美国国内政治的现实压力。
特朗普需要在中期选举前制造外交成果,以“稳定局势的领袖”自居,化解国内争议。
4. 避免战争升级的风险。
战争若继续升级,不仅可能诱发核威慑风险,也会拖累美国全球形象。
5. 经济再布局:
对俄合作的潜在空间。 如果停战,特朗普能够推动美俄在能源、航天、粮食等领域重新合作。在美元体系与能源贸易的棋盘上,俄罗斯既是威胁,也是潜在的资源伙伴。特朗普一向擅长“做生意式外交”,他最懂得——只要局面可控,敌人也能成为利润来源。
六、从战争收益到和平买卖——美国的两手算盘
纵观整个俄乌战争,美国始终游刃有余:
拜登时期,以援助掌握战争的节奏,让双方始终相持。
老特更狠,连援助都不给,也要成为调理人。
特朗普所谓的“停火计划”,不过是美国战略的另一版本——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声望与现实之间追求最大化输出。
对乌克兰而言,“边打边谈”是现实的理性的生存策略;
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拖延与喘息的无奈;
但老特而言,谁也不许输也不许赢,俄乌双方必须按自己的节奏跳舞。
七、结论
特朗普的“变卦”,看似突发,实则有其必然性。
对于特朗普来说,俄乌战争是一场“可控的生意”,和平则是“可售的产品”。
他想叫停的,不是战争的利益,而是战争的风险。
他想维持的,不是乌克兰的胜利,而是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特朗普式的外交哲学:
——让别人流血,让自己成为中心;
——让世界动荡,让美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