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武冈市职业中专因一笔“智慧校园系统”收费被推上风口浪尖。学生每人每年缴纳240元,三年全校累计或超百万,而这项服务竟仅用于“刷脸打电话”“记录出入校园”。消息曝光后,不少家长愤慨质疑:“这究竟是智慧校园,还是变相敛财?”
据家长反映,该校要求学生缴纳“智慧校园系统”费用,名义上用于食堂刷脸支付、校园门禁管理,但实际功能单一,且连续收费三年。更令人不解的是,校方曾回应称此为“自愿缴费”,但家长透露“每班约80%学生缴纳”,在集体环境中,“被自愿”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事件发酵后,武冈市火速成立调查组,结果令人震惊:该校确实存在违规收费行为,且涉及金额庞大。最终,校长、分管副校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均被停职、立案审查或诫勉处理。一纸通报,揭开了教育乱收费的冰山一角。
武冈职业中专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平板教学”到“校服套装”,层出不穷的“特色收费”披着“自愿”的外衣,实则将压力转嫁给了家庭。
究其根源,无非两点:
此次武冈市的处理速度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举一反三。通报中强调“责令通信公司清退费用”,但家长更关心的是:过去三年交的钱能否退回?类似“擦边球”收费如何彻底杜绝?
教育是民生之基,乱收费不仅加重家庭负担,更侵蚀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唯有透明公示收费项目、畅通家长反馈渠道、强化问责机制,才能让“武冈式整改”真正成为警示教育的范例。
网友热议:
结语
武冈职业中专的“刷脸费”风波,再次敲响了教育收费规范的警钟。整改不能止于个案,唯有打破“收费套路”,才能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线。你是否也曾遭遇过“隐形收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共同呼吁透明教育!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学生的每一分钱,都不该被“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