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方反制后,马克龙气急败坏,向中方发出威胁:如果不解除稀土禁令,欧盟将对华启动“核选项”。除此之外,马克龙还恶人先告状,宣称中方禁令是所谓的“经济胁迫”。那么,马克龙此时对华发难,究竟有何用意?这个“核选项”最终会实施吗?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就对多国发起加征关税,单方面掀起了贸易战。为了打压和围堵中国,美国不断加大对华限制措施。其中,欧盟随美起舞,在电动汽车领域对华重拳出击,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方直接予以精准反击,大幅收紧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其中不仅包括稀土原料,还包括相关提炼技术等。根据中方的稀土禁令,哪怕产品仅含有微量稀土元素,都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证。而部分稀土禁令的生效日期则定在了11月1日。随着中方稀土禁令生效日期的临近,欧盟仍未找到任何可以应对的方法。有欧洲汽车制造商发出警告称,一旦中方禁令生效,只需要短短两个月,欧盟的汽车产业将陷入停滞。
在欧盟束手无策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气急败坏,呼吁欧盟对华启动“核选项”。当地时间10月23日,欧盟领导人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期间,马克龙在出席闭门会议时,当着众多欧盟领导人的面宣称,如果中国不解除稀土禁令,欧盟需考虑利用所谓《反胁迫工具法案》在内的任何可行方案应对中国。
据报道,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法案》,是欧盟在2023年底正式生效的法案。该法案规定欧盟可以在受到“经济胁迫”时开展贸易限制、削减知识产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等措施,并且不需要经过各成员国的投票。因此,这份法案一直被视作欧盟在贸易竞争中,最具威慑力的法案,也被外界戏称为“经济核弹”。
而在峰会结束后,马克龙当着媒体记者的面表示,中方的稀土禁令是一种“经济胁迫”。言下之意就是说,欧盟完全有理由基于《反胁迫工具法案》对华实施强硬制裁。事实上,中方早已明确表明,中国的稀土禁令是合法合规的正常做法,目的是防止稀土被非法用于不当用途,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然而,马克龙用颠倒黑白的论调,叫嚣要启用所谓的“核选项”,只会暴露欧盟对华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傲慢态度。这也恰恰证明了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有力,直击欧盟痛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马克龙的提议,欧盟内部出现了明显分歧。在峰会结束后,同样支持对华采取“核选项”的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尽管欧盟已经展开讨论,但仍未就使用所谓的“反胁迫工具”达成一致。默茨透露,未来是否决定采取该措施,将由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
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已经就稀土出口管制一事给中方打电话,并邀请中方在本周内前往布鲁塞尔“面谈”。欧盟方面强调,欧洲无意让事态进一步升级,关键是要“迅速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欧盟迫切希望在稀土禁令生效前和中方达成共识,避免欧洲产业链受到直接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