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式承认的女性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要详细讲述她的故事,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的命运早在年轻时就被一个神秘的预言所决定,而且这个预言也让她在李世民的心中备受提防,整整十二年之久。
袁天罡是历史上最为知名的玄学大师之一,有着预言准确无误的声誉。正是他做出了那个改变武则天一生命运的预言。在贞观初年,袁天罡应命来到长安,途经利州时,恰巧遇到了当时担任利州刺史的武士彟。武士彟听闻袁天罡曾为众多达官贵人做过相术预测,且每次预测都如愿以偿,便邀请他到家中为家人算命。 袁天罡首先为武士彟的妻子杨氏观察面相,并断言:从夫人的骨相来看,必定会生下贵子。武士彟听后非常高兴,立即让人将家中的几个儿子抱来,期待袁天罡能指出其中的贵子。然而,经过袁天罡的仔细观察,他却表示,这几个儿子都不符合贵子的命格。直到此时,一名乳母抱着武士彟最小的孩子武则天走了过来。那时的武则天还只是个婴儿,正在襁褓中酣睡。 当袁天罡看到这个小婴儿时,表情突然变得震惊,他直言道:此子龙睛凤颈,贵极了。他解释道,武则天的眼睛如龙,脖颈如凤,乃是非凡的贵命。接着,袁天罡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才松了一口气,说道:幸好是男孩,如果是女孩,那她将成为天子。这话意味着,如果武则天是个女孩,她的命格足以与天子平起平坐。这个预言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尤其是武家人,他们都知道,这样的言辞在当时会引起极大的危险。 毕竟,在那个年代,类似的预言传出去,极可能被皇帝解读为不敬之言,甚至可能会带来满门抄斩的厄运。因此,大家都不敢透露武则天的真实性别。 武则天十四岁时,关于她的预言在民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远在皇宫的李世民也有所耳闻。因此,他下令将武则天召入宫中,表面上是因为她貌美,实则是因为他担心这个预言可能会对政权构成威胁。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得知消息后,十分担忧。毕竟,李世民已年过四十,按古人的标准,他已算是高龄,而武则天不过十四岁,两人的年龄差距让人看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但不管如何,进入宫中意味着即将走上荣华富贵的道路,但也充满了无数的危险。宫中有许多阴谋和权力斗争,一旦犯错,可能丧命,甚至牵连整个家族。就在母亲和姐妹们在家中为她担心时,武则天却表现出了与她年纪不符的冷静。她安慰家人道:能够侍奉明君,又怎知这不是一种福气呢?她的话中充满了不简单的胸怀,也隐含了她的野心。这一幕足以让人看到,武则天早在那时就有了追逐权力的决心。 武则天进入宫中后,李世民果然很快就下令让她侍寝。然而,那天晚上却突然暴风骤雨,雷电交加。这个奇异的景象让李世民对武则天更加警觉,心中的疑虑更重,最终他决定将她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匆匆离开。 次日,李世民召见了著名的道家玄学家李淳风。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同父异母弟弟,从小便学习星相与相术,被认为与袁天罡平分秋色。李世民问他:如今‘唐中弱,有女武代王’的预言传遍京城,你可听说过?李淳风回道:预言天命已定,而且根据天象观察,这人已经在宫中了。四十年后,她将成为天下之主,并且可能会屠戮皇族。李世民有些试探性地问:如果我能知道她是谁,能否命令将她杀掉?李淳风严肃回答:天命已定,无法改变。如果她真是天命所定的天子,即便要杀她也无法成功,反而会连累无辜。而且,四十年后她或许会心生感激,留下唐朝皇室的一线生机。李世民听后无奈叹息,觉得如果真的要除去武则天,显然无法做到,于是决定放弃这个念头。自此之后,李世民再也没有见过武则天。 然而,武则天在宫中度过了长达十二年的孤独时光。从一个青春少女,到已经二十六岁的成熟女性,宫中的女子大多早已放弃了对未来的期待,她们过着为同一个男人笑、为同一个男人哭的生活。大部分人都安于现状,但武则天不同。她在困境中沉淀自己,等待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直到李世民重病,武则天才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第二个男人——太子李治。或许她早就意识到自己不受李世民宠爱的原因,但她没有放弃,反而把李治当成了唯一的机会,努力让李治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 李世民临终时,依然未能放下对武则天的担忧,将她叫到床前,问她: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武则天答道:青灯古佛,了却残生。李世民看她言辞真诚,才最终放心让她离开。也许李世民并不完全相信武则天的话,但正如李淳风所言,命运注定,无法更改。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武则天与宫中其他没有子嗣的妃子一起前往感业寺剃发为尼,替李世民诵经祈福。就在一年后,李治来到感业寺祭拜李世民时,再次遇到了武则天。她趁机向李治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李治也承诺,很快就会将她接回宫中。 李世民生前由于受到预言的影响,从未真正宠幸过武则天,这也使得她一直没有子嗣。而面对新皇李治,两人年纪相仿,且恩爱如蜜,武则天很快怀孕,终于有了稳固自己地位的保障。 可以说,武则天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或许如史学家所言,这个预言也有可能是武则天为谋取权力而精心制造的政治手段,但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已无从考证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