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在和中国有关的政治、经济事务上的小动作,变得非常多、非常急。
政治上,12月中旬,也就是菲律宾加紧在南海挑衅中国的那段时间,印度忽然跳了出来,派出军舰对菲律宾开展“友好访问”,还和菲律宾开启了一轮“海上伙伴关系演习”。印方宣称,要支持菲律宾和美国在区域内建立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印度不仅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添堵”,还同时朝着印巴、中印领土争端地区下了黑手。
印度最高法院宣布了一项最新裁决,要求尽快恢复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邦”的地位,并支持莫迪政府之前设立的所谓“拉达克中央直辖区”的拍脑袋决策,要从法理意义上帮莫迪把这项完全就是胡闹的决定落实到下来。
该裁决落地之后,印度立刻加大了利用军警力量压制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的民众力度。上周,该地区的8名平民被掳走拘押,3人在扣押中遭受酷刑后死亡。
被虐杀的平民惨状随后在网络平台上被疯转,并在当地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为了平息事态,印度出了个损招,莫迪紧急宣布要给当地“断网”一天。
中印边境
此外,根据多家境外媒体爆料,近日向巴基斯坦投诚的“俾路支民族主义军”头目称,印度一直暗中支持俾路支省恐怖活动,向俾省分离势力提供资金。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印度一直暗中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经济上,莫迪政府更是开足马力,拿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开刀”。
12月22日,印度政府更新了征收反倾销税的商品清单,中国对印出口的的激光切割机、激光打标机和激光焊接机赫然在列。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炸弹袭击
最新遭殃的是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根据《北京日报》的消息,印度此前无理逮捕了中企印度分公司的两名员工,26日正式把他们拉上被告席受审。
事后,涉事中企谴责印度政府对正常经营的企业的无理骚扰,并表示将会考虑使用“一切合法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正密切关注上述情况。中国坚定支持中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敦促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印度究竟为什么如此不加掩饰地、迫切地给中国找麻烦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莫迪政府之前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想要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结果几年折腾下来,发现中国的生存空间不减反增,倒是印度反而被挤压得只能龟缩亚欧大陆的一角。这样的情况,让印度心里极度不平衡,心态也跟着崩了。
莫迪政府迫切地希望能够制造一些新的筹码,来扭转自己的战略劣势,这才抓住一切和中国有关的议题都“摇一摇”,看看能不能“瞎猫碰到死耗子”,找到一处战略出口。
从不丹、到孟加拉、再到马尔代夫等等,印度战略空间是彻底被围死了。最关键的是,中国还不是为了打压印度,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强化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环境。
结果,中国刚一动,长期以来被印度的南亚版门罗主义挤压得喘不过气的这批小国家,立刻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朝中国伸出橄榄枝,把印度衬托得像个小丑。
话说回来,南亚国家寻求“独立自主”是必然的结果,而与中国合作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经济发展。印度与其朝着中国“无能狂怒”,不如多反省自身,改掉身上的那套“臭毛病”。